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 哪些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项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 哪些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 哪些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项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恐惧症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性格不合群。

首先体现为胆小,上了幼儿园不适应,上课不敢发言,经常被打,但又不敢喊人。另一种体现则相反,就是爱打人、挠人、咬人。

解决方法: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让他经常去蹦床,以锻炼胆量。对于爱打人的小朋友,就要让他们多练习挤压式触觉。

打人是因为他有皮肤饥渴症,在寻求一种压力,因此很多爱打人的孩子,其实在你打他几下后,他就不打人了,身上舒服了。

因此,可以通过游泳运动,让水的压力来挤压他,还可以多给他拥抱。洗完澡以后拿毛巾把他卷起来,卷完后压他一下,这叫挤压式触觉训练,把他的压力给他传进去。

语言问题上有两个极端,

一是到年龄了不说话,譬如两岁半了还不说话,要不然就是话多,不听别人的话,自己喋喋不休地说。还有就是抽动症,不停眨眼睛,耸鼻子。

解决方法:这些表现都与身体协调性不够好有关。

身体协调性就是大脑对自己所有肌肉的感觉传递进来,然后再指挥他去及时行动。而有这些特征的孩子需要多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缺乏责任心:让孩子叫人,他偏偏不愿意叫人。

解决方法: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刻意忽略他的存在,故意让客人不理他,这时候孩子往往就会着急,他就会主动地叫阿姨好,叔叔好。这是因为孩子也有被关注的需要。这种需要,要让他体会到,他要是不给别人尊重,别人也不会给他尊重。

这份责任感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赋予他,让孩子大约从五岁开始承担家务,选定一个酬劳标准,比方说拖地板给一块钱,倒垃圾给一毛钱。从六岁开始让他学会上闹钟,上学以后闹钟响了,他要负责把大的家叫起来,他要不叫家长就一直躺着,让他感觉到大家都指望着他叫起床,以此增添他的责任心。

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

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分离焦虑是孩子入园期时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

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