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如何让自己心理健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心身疾病是一种因为心理影响身体的疾病。如果我们的心理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机能出现异常,这大概就是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就必须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各种因素之间又互有联系和影响。
目前对其发病的机制主要有两派:心理动力学理论和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
这一理论始终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各种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代表者Alexander 认为未解决的潜意识的冲突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作用在相应的特殊器官和具有易患素质的患者而致病的。
例如,哮喘的喘息发作和咳嗽症状被认为是“被压抑的哭喊”,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活环境中对爱情的强烈而矛盾的渴望,可伴随胃的过度活动,具易患素质者就可能引起胃溃疡。
因而他们主张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只是查明并解决所谓致病的情绪因素和心理矛盾。
心理动力学理论发病机制的不足是片面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把躯体疾病的许多症状都解释为潜意识中情绪反应的象征,影响了对其他病因的研究和全面治疗。
心理生物学理论
这一理论以Cannon的情绪生理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为基础。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来研究有意识的心理因素,如情绪,与可测量到的生理、生化变化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情绪对一些躯体疾病的影响很大,对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某一器官和某一系统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他们还探索了心理社会刺激引起的情绪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起生理生化变化而致病的。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不仅重视对心理生理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而且把心理因素扩大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强调了人们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即强调了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适应性和对抗性等概念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心身疾病怎么治疗
西医治疗
除了对各种具体患病器官的对症治疗外,大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是适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主要目的。
目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抗焦虑药物有:丁螺环酮、苯二氮窧类,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可服用谷维素以调节脑功能。
对于难治的病例也可以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合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无利培酮、奥氮平或喹硫平。
中医治疗
由于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对心身疾病特别适用。
临床资料表明,小柴胡汤、龙骨牡蛎汤、半夏厚补汤、承气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建宁汤等常用方剂,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理反应者有良好效果。
为了能使用得当,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使用。
针灸对消除症状可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应循证取穴,配合电刺激以增强效果。
其他治疗
此外,还有松弛训练以及理疗、水疗、体疗、气功、太极拳、催眠和暗示治疗、道家认知治疗等,对心身疾病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