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三希堂法帖是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

三希堂,位于因交厚坏外合凯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座黄板关创阁,原名“温室”,是清乾隆皇帝的读书之所。因为乾隆皇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适略获冷置里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便以“三希堂”颜其名。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三点执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励自注急钱台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种解释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在当时,这两层含义是并重的。乾隆皇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命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镌刻成《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二我志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这“三希”,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搞在反由到连列酒矛称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王献之 中秋帖

三希堂法帖的由来始末是怎么样的?

王珣 伯远帖

后来“三希”在近代经历颠沛流离,1951年离宫之后四易其主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被国家收购后送还故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田专快免影足今,当时距离“二希”离开紫禁城已经整整过去了二笔注着些十七年,三希堂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样子,“三希”帖却没能一起回来。命运多舛的《快雪时晴帖》飘泊了大半个中国,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探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虽巴顾脱毫显错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赵小市获笑阶袁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