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

1一岁宝宝消化不良该怎么办

如果宝宝吃得太多,而宝宝的消化能力达不到,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近几天尽量控制进食量,也就是少吃一点。观察看看, 必要时去看中医吃点治消化的药,几天就会好,不必担心。

较轻微的消化不良,或仅仅是一时性过饱,可采用饭后散步,腹部轻柔按摩、1-2小时后参加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增强身体热量的消耗,尽快消除消化不良现象。

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后,忌进食荤腥、油腻、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也不宜再吃较多的甜品或冰淇淋一类食物。

必须以清淡食物为主,维持1-2天即可使胃肠道得以清除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从而使消化机能康复。

消化不良的饮食疗法

1、酸牛奶。

先将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

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

2、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

脱脂奶适用于呕吐、腹泻、痢疾等患儿。

3、炒奶糕。

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

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汤。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滤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后即可。

焦米汤中淀粉变成糊精,易于消化。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2小儿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给小孩子按摩需要有耐心和爱心,还需要注意几方面的细节。

首先是环境,房间要温馨,温度要合适,床铺要柔软,但不能是席梦思之类的弹簧床垫,最好是硬板床铺褥子。

其次是孩子处于要平静状态,要不饿不困,正希望家长和她玩儿。

“宝宝消化操”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可以先从头部抚触开始,再往下触摸胸部、胳膊等,随后到达重点——腹部。

①顺时针揉腹。

孩子小小的肚子,用掌心就可以包住了,掌根贴住肚脐,下沉大约2厘米,然后以掌根为中心,手掌旋顺时针画一个弧,这是小儿消化道的顺序。

这个动作可以健脾理气,促进排便,缓解消化不良。

按摩次数每个年龄段不一样,6个月的时候,每晚6次;7个月的时候,就每晚7次。

依此类推,一直到1岁的时候,每晚12次。

1岁以后,每次做5分钟即可。

②腹部小震荡。

让孩子躺在床上,用手摸摸他的小脸,然后双手握住他的小屁股,眼睛看着孩子,抬高臀部大约3~5厘米,停顿3秒,然后一下子放开,就像是顿了一个屁墩儿。

做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震荡来调整脏腑,促进胃肠动力和新陈代谢。

这个动作也可以说是一个游戏,做的次数也是根据年龄来的,6个月做6次,7个月就做7次,1岁以上都是12次。

注意,孩子的臀部切忌抬得过高,否则可能会造成脊柱和髋关节损伤。

③捏脊。

让孩子翻身,趴在床上,双手在孩子的腰部提起皮肤,缓慢向上滑动,从腰部到背部,再到颈部。这是著名的捏脊,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儿科推拿方法。主要是刺激督脉,并按摩整个脊柱旁边的夹脊穴,以调整脏腑功能。

根据现代解剖学研究,脊柱两边的是神经出入的地方,这些神经连接着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和各个内脏,通过物理按摩,可能有助于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一步调整内脏功能。

3缓解宝宝消化不良的7种食物

1、过量饮食消化不良:宝宝如果出现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现象,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所致。

对这种幼儿要控制饮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给幼儿喂些米汤,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复正常。

2、蛋白类消化不良:宝宝如果出现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表示对蛋白类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碍,对这样的幼儿应减少食物中蛋白类的含量。

如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

3、脂肪消化不良:宝宝如果出现大便量多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奶瓣和脂滴,臭气大,说明脂肪消化不良。应该及时降低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

含脂肪丰富的食品有动物油脂、肥肉、蛋黄、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宝宝消化不良4种食物成禁忌

不管宝宝的便便“告诉”了妈咪们什么样的信息,只要宝宝消化不良,以下4种食物都是不能碰的,以免给宝宝原本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

1、忌胀气不消化食物:干豆类、洋葱、土豆、薯类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2、忌坚硬油腻食品: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3、忌长期食用糯米: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

消化不良的宝宝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4、忌过烫过冷的食物:过烫的食物及汤水会刺激或烫伤胃黏膜;过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酒类、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后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4一岁左右的宝宝为何总哭闹

宝宝哭闹的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当小儿出现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照顾者抱起等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

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两三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

3个月内的宝宝最好安抚,等到宝宝大了,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宝宝哭闹的原因2 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胃肠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为胃肠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最常见。

宝宝哭闹的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宝宝哭闹的病症

1、肠套叠

肠套叠好发对象: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急症,严重程度可能会危及生命,3个月~6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肠套叠,特别容易发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闹的宝宝身上。

肠套叠发生原因:因为肠子套进本身的肠管之中,刚开始并不会痛,但是会因为影响血液循环而使组织肿胀造成肠子阻塞。

肠套叠症状与治疗:宝宝会痛得很剧烈,停歇时间很短,膝关节会弯曲,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持续剧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闹不安的程度会让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无法安抚,合并泪流不止、脸色发白、腹胀、吐奶(甚至是吐胆汁)、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送医。

若宝宝持续哭闹到呈现无力感的状态就非常危险,在病发12小时内宝宝有解血便的状况时,一定要尽快进行灌肠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发肠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状况。

宝宝哭闹的病症

2、肠绞痛

肠绞痛好发症状:在哭声方面,3个月内的婴儿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断续哭好几个小时,之间甚至可能停个1小时,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的哭泣,且安抚无效,如果持续2~3天以上,就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的征兆。

生理方面,嘴巴周围苍白,脸部涨红,肚子通常摸起来胀胀紧紧的,身体会曲向肚子,手脚比较冰冷,手掌紧握等症状。

肠绞痛多会在固定的时间发生,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时间内哭泣,肠绞痛的哭声极大且声音较尖锐,宝宝会“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无法被安抚停止。

肠绞痛发生原因:造成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在医学仍无定论,推测和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发炎、乳糖不耐症、腹胀与照顾者互动情形不佳等情形有关。

肠绞痛处理方式:将宝宝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摆个温水袋,让宝宝肚子靠在温水袋上,或者帮宝宝在肚子上擦点驱风药来按摩,将有心理安抚的作用。

家长也可以试着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轻轻地在宝宝的肛门口点一点来刺激肛门排气排便,因为肠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不适感便会停止。

婴儿肠绞痛通常在3个月大之后会转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立即就医的需要。

宝宝哭闹的原因

3、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安抚宝宝的生理、心理需求,且医师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照顾者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

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照顾者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5怎样预防婴幼儿上火性消化不良

预防婴幼儿上火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一、合理饮食

有一句老话“儿童不知饥饱”,儿童好吃的吃得没够,自己吃撑了都不知道,不好吃的一口也不吃。

这种情况需要大人来帮他控制,即使他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吃,无论是饭菜、点心还是水果,都要适量。

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的好习惯,使其内脏更好适应。

二、缓解上火症状

尽量选择母乳喂养,通过天然植物调配而成的清火和开胃产品,可缓解孩子的上火症状,达到“一清二润三舒畅”的降火效果。

如每伴“清清宝”和“好喂宝”等产品,安全无副作用,将其调入牛奶或直接用温水冲调,可达到平衡食物摄入热量的效果,温和降火,不会过凉。

要注意挑选可值得信赖且口碑良好的清火和开胃产品。

二、注意保暖及卫生

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肠道受寒冷刺激,同时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

注意卫生,养成宝宝饭前洗手习惯,注意食物清洁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