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怎么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可量,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对这种高速变革,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不被繁重的工作压力击倒。
从人的发展本身来看,健康的心理务前较当掌量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历年中学生中,莘莘学子向劳今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由于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素质,以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360问答有的人成绩优异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毁灭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这种现象已逐渐向低龄化蔓延。
从当前3—6岁儿童现状来看,由整兰弦于他们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货争促上的关怀和呵护,很少细心关出换自声车推阻策快氢加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首成了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来看,主要是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也基本停留于传授某些镇古规州垂观光火知识及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层面,实际上幼儿园的德、智、体、美等教育抓析波一怎请单妒界奏中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只是没有系统与汉打发听红图例帝真唱湖独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纳入“德育”的范畴,《体育》、《健康》也只重视幼儿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身体顾第爱年伯宗妈序素质的培养,很少从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就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的发展、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心理教育应该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帝迫远些称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3—6岁幼儿心理障碍及各个因素间影响的调查和分析,寻找幼儿心理健板绍进听旧战康发展的特点,从而提告容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启蒙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概轮战银情练增据取念界定
健康:指不但识味封居编杨京他送音钱是没有身体缺陷和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担四开板始最佳的状态。
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同充字那乡及问信依松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心理健康。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二)理论假设
通过“幼儿心理健康”的探索和实验,构建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可以使实验条件下的3—6岁儿童心理健康,并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倾向,使他们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克服困难的勇气,认真做事的态度,待人热情,懂得宽容,富有独创精神和耐挫能力,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探求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法”
具体目标:
1、研究身心健康发展有障碍幼儿的主要特点。
2、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操作模式。
(四)研究方法
1、采用理性思辨为主的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小组研讨,了解幼儿各种心理状态下的表现性行为,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五)研究策略
1、改革幼儿园管理模式
(1)注重环境创设。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进高级情感的发展。对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幼儿园密切配合,要求一致,共同走进童心世界,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教育才能,做到:与孩子关系融洽、和谐,对孩子充满诚意、友好,给孩子信任与温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友好和善的气氛中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2)注重教师培养。幼儿园从管理观念、管理措施入手,注重“引进人、导向人、激励人、培养人、使用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努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2、改革教学模式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设置课程内容与模式,增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课程,并在其他学科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幼儿对学习发生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和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努力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2)改革活动课程模式。增加操作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开设不同内容的活动课(游戏、劳动、参观、实验等),让幼儿尽量参与喜欢的活动。这种相对开放式的课程模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和创造性的才能。
3、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要得当。能否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甚大。管教太严会伤他们的自尊心,限制了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容易造成过分依赖,耐挫力差。因此,我们将在研究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为表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汇编《幼儿心理健康案例集》。
(六)研究时间
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1月
实施阶段:2002年12月—2005年8月
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2002年12月,本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采用文献、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改革了幼儿园的管理、教学、教育模式。通过大半年的努力,初步制定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析了有行为问题幼儿的主要特点,探索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的目标是选择和确定指导内容、制定指导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引心理辅导方向、调控心理指导过程的参照,更是检验、评估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性的标准。我们课题组经过查阅参考文献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初步制定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总目标:(10条)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同伴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在总目标下,我们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不同的层次目标。这样,整个目标体系就成为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向和检验标准。
(二)有行为问题幼儿的主要特点
目前,一些学前儿童确实存在着行为问题。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儿童心理学专著,设计了“儿童心理发展调查表”、“幼儿自我意识调查表”、“幼儿社会性发展调查”等问卷对实验班幼儿进行了全面的测查,这些问卷有的是父母填写,有的由教师完成,也有的由幼儿与父母一起填写。应该说,我们在孩子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从最了解他们的人手中获得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他们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根据有无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把幼儿的行为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正常行为,第二是行为偏差,第三是行为障碍。如下图:
行为障碍
行为偏差
正常行为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在实验班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健康的,没有发现属于精神疾病诊断类别中的行为障碍儿童。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行为偏差的幼儿。如有的幼儿孤僻,有的爱发脾气等。这些幼儿约占总测查人数的15.2%。他们的特点是:一、问题突出发生在某个年龄阶段,在这之前或之后都不明显。如害羞。二、无论是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