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药材名称:三面刀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金丝三七(《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开喉箭、茶七(《陕西中草药》),绿升麻(《湖南中药资源名录》),独叶八角草(安徽),拐三七(四川),黑八角莲(贵州)。
基源: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小升麻及紫花小升麻的根茎。
升麻属全世界约18种以上;中国约8种,药用有6种。
原植物:小升麻Cimicifuga acerina(Sieb.et Zucc.)Tanaka,(Pityrosperma acerinum Sieb.et Zucc.;Actaea acerina(Sieb.et Zucc.)Prantl;Cimicifuga japonica Spreng.var.acerina Huth),又名金黾草(《陕西中药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花小升麻Cimicifuga acerina(Sieb.et Zucc.)Tanaka f.purpurea Hsiao,又名紫花金黾草(《陕西中药名录》)。
形态:根状茎横走,近黑色,生多数细根。茎直立,高25~110cm。叶1或2枚,近基生,为三出复叶;叶片宽达35cm;顶生小叶卵状心形,7~9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斜梯形,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略小并倾斜,背面沿叶脉被白色柔毛。
花序单一或有1~3分枝;花小,直径约4mm;萼片白色;退化雄蕊基部具蜜腺;心皮1或2,无毛。
凼圳长约1cm,宽约3mm;种子8~12粒,椭圆状卵球形,浅褐色、表面有多数横向的短鳞翅,四周无翅。
花期8~9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2600m间的山地林下或林缘。
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日本也有分布。
紫花小升麻与小升麻不同之处为萼片紫色,叶表面近无毛。野生山地林下或林缘。
分布于河北西部、山西(垣曲)、甘肃(天水)、安徽、江西(武宁)、河南西南部、湖北。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洗净,晒干。药材产于四川、浙江等地。
本品在四瓷结节状,长8~20cm,宽1~2cm;表面黑棕色或暗棕色,密布点状须根痕,上面具多数圆柱形的茎基。
体轻,横断面灰白色,木部棕褐色放射状排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升麻萜醇(Cimicifugenol)、25-乙酰升麻三醇木糖甙(25-O-Acetylcimigenoside)、25-甲基升麻三醇木糖甙(25-O-Methylcimigenoside)[1]、兴安升麻醇(O-Methylcimigenoside)[1]、兴安升麻醇(Dahurinol)、去羟基兴安升麻醇(Dehydroxy-dahurinol)和异兴安升麻醇(Isodahurinol)[2]。
药学杂志(日) 1970;90:64 。
药学杂志(日) 1976;96(1):82。
药性
性味:甘、苦,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咽喉干痛,跌打,劳损,风湿腰腿痛,疖肿。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祛瘀消肿,降低血压。”
②《陕西草药》:“治风湿疼痛。”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止痛。治咽喉干痛,劳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劳伤、腰腿痛:三面刀、四块瓦各6g,红三七、纽子七各3g,红毛七9g,白酒500g,浸泡成酒剂。
每日早、晚各服20ml。”
单方应用:
①《陕西中草药》:“治咽喉干痛:三面刀3g,嚼含口中,逐渐咽下。”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劳伤内损:鲜金丝三七(切片)60~90g,加白糖炖汁服。”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疖毒:鲜金丝三七,加盐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