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孟子讲:人莫大于食色二欲。食维持生命,色繁衍生命。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色欲不当伤根、饮食不当伤本。本节之要就饮食论述养生之道。俗话说:“病从口入”,从养生的角度理解此话颇有道理,吃不解之物污染肠胃,暴饮暴食、多吃生冷之物伤脾,五味过量伤脏腑。饮食维持生命,如不当也可损伤生命,所以养生必须食之有道。 {
1}三通一平,肠要常清 人体是有管子组成的。在众多管子中有三条主要管道:气道、血道、谷道,人呼气靠气道,血液循环靠血道,食物变成能源靠谷道。 人健康长寿,须3条主管道以及附属细管道长统及五脏六腑平衡,即三通一平。饮食与三通一平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从理论上了解与其相关的道理。 “肾是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肾的强弱一般是父母遗传的,脾胃的好坏往往是后天形成的。所以,肾虚弱的人靠后天的脾胃滋养,可延年益寿;反之,肾强的人脾胃不好,也会减短寿命。 按五行学说,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脾胃正常的功能才好;反之,柿气虚,人必乏力。 脾统血,若脾虚,统血的功能发生障碍,会使“血不循环”,引起鼻血、血斑、吐血、崩漏、便血等 由上可见,调养好脾胃系统使谷道通畅,对气道和血道均有益处。谷道通,应保持肠要常清。肠要常清,主要之肠胃应保持相对的清淡、清新、清净。{
2}注意饮食勿偏 现代人所偏爱的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出现了很多肥胖人群,这类食品带来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世界每年夺走1/4的人口生命。 提倡在一定的程度上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多食豆类以及豆制品,主食以米类为主,多食杂粮、粗粮,他们往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VE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些食品如玉米,还能起到利尿排石、降脂、降压、降血糖的特殊功能。还应注意少吃为佳,长此下去,会损伤后天之本——脾胃。{
3}饮食有节 在进食的量和时间上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进食饥饱适中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饮食过饱伤及脾胃,也影响睡眠。{
4}适宜清淡 如茵试过咸,可产生高血压病,影响心肾功能。对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在饮食上有针对性的选用健脑食品,当大幅度的用脑造成髓海不充实,就需要用水谷精微来充养脑髓,我们在中医食疗学经常使用的是以脏补脏的方法。当感到头部空痛、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时,可用猪、牛、羊、鱼等动物的脑髓来补充,此外,如:粳米、荞麦、核桃、荔枝、大枣、百合、山药、黑芝麻、黑木耳、菠萝、松子、花生、大豆以及豆制品等等,他们大都能宜精养血、补肾健脾,脾肾健旺、气血充足,虽海便得到充养。 中医饮食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得益的饮食人人不同,不可用一种模式定天下人饮食,提倡五味合和,主张节制饮食。具体来说,就是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便气味相合,达到补养调节人体的效果。善者生者,要避免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腐败变质的食物。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瘫痪。”即身体为饮食所伤,主要是过量饮食,损伤脾胃,以致痰湿内生,气血瘀阻,或营卫气血化门元不足,疾病从而生焉。{
5}腹胀 有三种情况:积食腹胀、内脏失调引起的腹胀以及心气不足(有句养生古话“精气足不畏寒,心气足不思饭)。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腹胀,最好的办法是先停食,这样有利于自身内部的调整。如果在腹胀情况下仍然进食,必然导致伤脾,使消化吸收功能凌乱,使人感到腹胀加剧,甚至呼吸困难。久之,则出现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之类的症状。重则出现中毒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