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绪论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与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是关于残疾、慢性病、老年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促进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最终能重返社会的综合性学科。在康复实施过程中,应有本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康复即是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

②指精神情志的康复。

③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学的介入,中医学中“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伤残者、慢性疑难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患者。这一点与现代康复学中的“康复”概念基本一致。

(一)形体功能的康复主要针对慢性病或残疾者,尤其是老年病残,已成痼疾,通过康复医疗方法,尽量恢复其身体功能,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助其重返生活。此外,还包括了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精神情志的康复主要针对精神错乱的精神病人或情志异常者,采取传统的康复疗法,在精神情志上进行康复。

(三)正气复原中医康复的核心是解决人体正气复原的问题,从而达到功能康复的目的。中医康复的对象,多见于正气亏损,病多虚侯,理当补益正气;即使是邪气亢盛的实证,也当采用扶正祛邪的康复原则。故中医康复着眼于正气复原,以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疗能力。

(四)调理阴阳气血平衡康复的任务不仅在于保存病人的生命,而且还要在临床治愈后进行善后调理,使人体阴阳气血达到平衡,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并且还应尽量将病人的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中医康复学的主要特征

(一)康复对象特征

1.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身心功能缺陷,古称“养疾”。包括形神两个方面,行残主要分肢体和五官残疾;神残分精神残疾与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皆需要养生防残以及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至于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现代人工器具补偿部分功能外,中医康复疗法在情志调节方面仍能发挥一定作用。

2.老年病证,多因调摄失宜,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易罹疾患,古称“养老疾”。这类病症一般都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脏腑功能难于康复。因此此类病症侧重使用调养的康复措施,更需要调养于无疾之先。

3.慢性疑难病证,多病机复杂,身心受损,正气难复,病多迁延缠绵,若只局限于临床的单一治疗实难收效。中医康复首重养生防病,若一旦病后则提倡有利于调动人体正气的自疗能力,促进“正气则已”。

4.急性热病瘥后诸证,急症瘥后若调摄失宜,最易复发,需要善后调理,调畅情志,以恢复元气,防止复发;以及进行后遗症的康复处理。

(二)康复评定特征 评定是现代康复学的特征之一,是反映功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证候不明,方药难施。由于中医康复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证候诊断也是中医康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定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主要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四种手段来实现。但是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者,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辨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物化的过程,证候即是物化物;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两者没有可替代性。

(三)康复疗法特征在我国古代,康复医疗活动就已经产生了,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食疗、浴疗、情志疗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康复方法相比,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康复目标特征康复目标是全面康复。在整个康复治疗中,要求尽量帮据患者能够恢复最佳状态,使之重返生活;此外,还包括养生长寿,正如《万病回春·龚序》“万病得此,可以回生。由是颐养天和,乐享太平之春以永终。”并帮助患者“安家乐业,得享康福。”

三.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中医康复学在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从整体康复出发,主要阐述康复患者的病机,诊断,治则,评定以及针对病症的各种康复疗法。

四.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一)整体康复观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肢体、官窍局部的功能障碍常与人体其他部位甚至全身的脏腑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人体的形体和精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康复医疗中必须利用这种相互联系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等手段来达到人体的形神统一、整体康复的目的。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分相统一,形神康复相统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二)辨证康复观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这些方法多数同样适用于功能障碍的改善,因此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而康复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这是中医康复学的又一特色。

(三)功能康复观康复学以功能障碍为作用对象,因此,功能康复是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中医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淮南子·原道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强调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与现代康复学的运动再学习的指导思想完全相同。其内容包括恢复脏腑组织生理功能及恢复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

(四)综合康复观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办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中医康复学治疗的对象是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者等,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因此,在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冶,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杂合以治是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是中医康复学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观点之一。

(五)康复预防观以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为基础,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内容。康复预防的着眼点在于预防可导致残疾疾病的发生以及将残疾降低到最低限度。

五.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大量的文献里记载了前辈医家在中医康复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代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学不断的得到充实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从中医康复学学术发展来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时期中医康复学的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火的发明和运用,使人类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随之产生的熨法、灸法及砭石、骨针等,是包括康复治疗在内的最早的医疗手段与器具。夏、商时期,人类对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酒和汤液相继出现,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作用。春秋战国时,齐相管仲在首都设立了类似康复的机构,收容聋、哑、跛癫、畸形等残疾者。这一时期,由于《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成为康复学理论的核心。书中广泛应用了情志调摄、针灸、气功、导引、按摩、饮食、体育等多种康复方法,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康复治疗原则,并系统阐述了风雨、声音、高山、深谷、泉脉、草萱、林木等与人体的相关效应,对后世自然康复疗法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晋六朝时期——形成时期两汉魏晋时期,康复理论逐渐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创新,东汉名医张仲景创立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中医康复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所阐述的大病瘥后、慢性病残、诸虚百损等,无不突出药物康复疗法的特点,如薯蓣丸等康复诸方,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既能防病健身,又能促使患者康复。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包含了非常丰富而又具体的康复医学内容,并为某些慢性病的康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针灸疗法。同时,康复机构亦趋增多,官办的“暴室”和“隐宫”,民办的“疾馆”和“老残疾馆”,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南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引气攻病的方法,对气功、吐纳、按摩、食疗、情志等康复方法有所创新。

(三)隋唐时期——成长时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了200余种导引术势,用于偏枯、拘挛、痹证、癫痫、中风、腰痛等病残者,收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王焘的《外台秘要》,收集处方累计逾万首,汇集中医康复方法之大成,包括食疗、针灸、按摩、磁疗、光疗、冷疗、热疗、泥疗、泉水疗、香气疗、时序疗法、方向疗法、心理疗法.以及药物蒸、熨、熏、洗、敷、贴、吹、摩、灌、搽等,几乎包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