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是病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原谅唱歌总跑调的人吧,他真病了
“唱歌跑调是病”昨成微博上最热话题,专家给这种病命名为“失歌症”
“你没有一句唱在调子上,为什么还总爱唱个不停?可是我真听不出自己走调在哪里啊?”
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唱歌爱跑调却总是自恋地充当“麦霸”。
当然,最大的问题不是五音不全,而是他们天生就感觉不出自己在跑调。
其实,唱歌总是找不着调是一种“病”,专家给这种唱歌“爱跑调”的病命名为“失歌症”。
年关将至,聚会繁多,“失歌症患者”又要出来“横行肆虐”,这个词语也就此位列新浪微博搜索热词排行榜第一名。
记者就此采访了我省医学界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失歌症”是个新名词,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表现欲”相结合,才导致了“失歌症”的产生。
“失歌症”出现比例大约4%
不是每个人都是左小祖咒,刻意的唱歌跑调也能“自成一派”。最先炒红“失歌症”名词的是果壳网。
果壳健康在网站文章中写道,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4%左右,但研究者们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
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
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
为了进一步理解“失歌症”的具体情况,果壳健康用两首歌做了一个案例。
《土耳其进行曲》和《菊花台》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由音高相邻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组成的。“失歌症”患者若是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自然也就无法把握整体旋律的整体变化。而失歌者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表现为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所以他们很难学习唱歌。
另一方面,他们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
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网友:五音不全终于有权威学名了
“失歌症”的新名词一出现,不少网友“欣喜若狂”,“终于找到我五音不全的问题在哪里了,原来是失歌症。”
不少在KTV“死不开口”的网友非常开心,“我终于找到堂皇拒绝KTV的理由了,原来我是这4%中的一分子。”
“终于给五音不全找了个权威的学名了,居然叫失歌症。”
记者在一些社区网站上看到,类似于“跑调也要唱歌”一类的小组层出不穷。
穿梭于这些网络小组小站的网友都是些热爱唱歌但总是五音不全的“跑调专业户”。
新浪微博网友“Julia_Zhu”说,“这个太贴切我了。
我的死党就是一开口就跑调的典型,但我绝对没有想到他这毛病居然是天生的。”
专家分析“失歌症”
与遗传因素有关,个人表现欲“加剧”“病情”
“失歌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分析,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在认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袁勇贵主任建议,如果想要缓解“失歌症”的情况,应该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
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失歌症”严格说不是一种病态
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邵伟波主任表示,他并没有听过“失歌症”这一说法,在临床上,也从没有碰到过单纯的因失去唱歌能力而就诊的患者。
而且专家指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就好比很多人对于空间差异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很多女性自称没有开车的天赋,她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就没有男性强。
麦霸们自查一下
听不懂“弦外之音”,自己是否也有“失歌症”
伴随着“失歌症”探讨在网络上的火热,网友也总结出了“失歌症”的几大症状:唱歌跑调、听不出别人用语调表示的语义、方向感不好、整理能力低等等。
由于失歌症的病症在于不能辨别音高,分辨不出有细微差别的音符,所以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害怕或讽刺等情绪。他们经常会遗漏对方通过语调表达的“弦外之音”。严格来讲,患“失歌症”有以下症状:
1、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
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2、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
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3、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
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
4、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