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两任妻子一种深情:80岁那年,王蒙遇见新夫人,高呼“爱情万岁”

两任妻子一种深情:80岁那年,王蒙遇见新夫人,高呼“爱情万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两任妻子一种深情:80岁那年,王蒙遇见新夫人,高呼“爱情万岁”

2013年,80岁的王蒙在新作中称赞新夫人,高呼“爱情万岁”,生命再次爆发火一样的热情。

“2013年对于我是重要的,这一年,怀念着也苦想着瑞芳,万念俱灰的我在友人的关心下结识了《光明日报》的资深知名记者,被称为美丽秀雅的单三娅女士,我们一见钟情,一见如故,她是我的安慰,她是我生机的复活。” --作家王蒙

自2012年发妻崔瑞芳因病去世后,王蒙感到万念俱灰,曾经满腔热情的他,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从小聪慧的王蒙出生在书香门第,但他对“物质化”的父亲王锦第是看不惯的。他曾讽刺喜欢吃西餐的父亲: “餐馆里的一顿饭,似乎能够改变您的世界观,能使您从悲观主义变成乐观主义。”

留过洋的父亲给王蒙的印象是“攀附名流,好说大话,而且用情不专”。因此,王蒙鼓励在婚姻中倍受煎熬的母亲和父亲离婚,并亲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有父亲的前车之鉴,王蒙十分珍惜妻子,专一长情。

1951年冬,17岁的王蒙遇见了18岁的董瑞芳,一见钟情,笨拙地邀请她在夜晚的寒风中散步,理由竟然是“外面的空气很好”。董瑞芳被这个高高瘦瘦的青年打动,陪他在清冷无人的大街走了半夜,渐渐坠入了爱河。

1957年,两人在经过6年的爱情长跑后,在北京幸福地结合了。

王蒙的思想觉悟和父亲有云泥之别,14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岁那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一鸣惊人。在结婚前的那一年,王蒙再次发表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文坛轰动。

不过,王蒙正沉浸在和董瑞芳的甜蜜爱情和婚姻中,浑然不知这部书即将改变他未来21年的命运!

1957年11月,王蒙和他的作品遭到了猛烈的批判。次年,他被划成“右派”,被迫和新婚燕尔的妻子分开,去门头沟某大队养猪、种地、栽树、背石头,接受劳动改造。

1961年,董瑞芳终于争取到探望丈夫的机会。可当她终于见到思念已久的丈夫时,竟然没从他脸上看到一丝惊喜,王蒙惊慌失措,战战兢兢地劝她快回去。

董瑞芳看着曾经开朗热情的丈夫竟然变得如此木然惶恐,心如刀绞。

1962年,王蒙终于被摘帽了。

王蒙在老领导的推荐下,去了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与妻儿团聚。这一年,28岁的王蒙再次爆发了创作的激情,两个短篇文章在报纸上正常发表。

1963年,新疆作协负责人在文联会上见到了王蒙,诚挚地邀请他去新疆创作。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这里融合,多个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上溯至唐代的李白、岑参,近代的林则徐,再到现代的艾青、郭小川、易中天等人,都曾在新疆生活或从事过文学创作。

作家的敏锐直觉让王蒙瞬间做出了决定,去新疆!

当董瑞芳听了王蒙的决定,正在中学任教的她没有任何犹豫:“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虽然已经摘了帽,但“右派”还是“右派”。为了保护王蒙,文联和新疆作协以“劳动锻炼”的名义把王蒙调走了,就这样,王蒙和妻儿一家来到了新疆伊宁巴彦岱公社第二大队,开始了长达14年的边疆生活。

1978年《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王蒙的短篇小说《队长、书记、野猫和半截筷子的故事》。

拿到样刊时,王蒙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因为,从1963年到现在,他的作品一直被拒绝刊发,这对于视创作为生命的王蒙是最痛苦的折磨。

作品被同意发表,那么接下来就是一连串让夫妻二人高兴得透不过气来的喜事了:“右派”平反,作品得奖,多灾多难的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出版发行

1979年,王蒙携家人回到了阔别整整16 年的京城。

没有房子,一家五口只能暂住在北京市文化局招待所里。那里的条件很差,院子窄,房间小,屋外还有一个水池子,刷碗的、洗衣的、洗脸洗脚的,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夫妻二人却甘之如饴,一切都在向着美好进发。

销声匿迹文坛近20年的王蒙,开始夜以继日地伏案创作,努力把丢失了的时间夺回来。

担任了3年的文化部长,1989年王蒙卸去了这一职务,除了上午码字写书,剩下的时光就是和妻子家人温情厮守。

王蒙曾问妻子:“你怎样证明你的真实的人生?”

她答:“有你了。”

王蒙又问:“怎样证明我的存在?”

她说:“有我了。”

王蒙时常喜欢把他们夫妻的爱比做大海,深邃而辽阔,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和宝藏。 在董瑞芳的打理下,他无须关心柴米油盐,无须面对生活琐碎,一心安于创作。而在丈夫的支持下,董瑞芳也开始学习创作,并发表了被王蒙称为“很不错”的小说。

爱你所爱的,想你所想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纯粹而美好,令人艳羡。

2012年,陪王蒙渡过一个甲子的妻子董瑞芳因病去世,王蒙痛不欲生。

妻子董瑞芳不仅是他生活的伴侣,还是最懂他志向的人。为了让王蒙安心创作,无论是在新疆的冰天雪地里,还是在北京9平米的斗室内,又或者出国考察的途中,都是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鼓励他,让他一直保持着持续创作的勇气。

为了跟上丈夫的思维深度,董瑞芳也和他一起翻阅古史、研读孔庄,在枯燥繁杂的古文中弥合认知的差距,陪他一起在人生的巅峰翩翩起舞。

相濡以沫一个甲子的妻子的离世,一下子打倒了素来坚强的王蒙。

为了不让王蒙在悲伤中渡过余生,他的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强拉着王蒙去了。在这次聚会上,王蒙一眼就看到了单三娅女士,她和发妻竟然如此地相似!

“我跟单三娅女士见面的第一分钟,我就觉得就是她,有一种被秒杀的一见钟情!后来我还发现,凡是大事我做决定都特别怪--都是两分钟。比如去新疆两分钟,少年时期入党决定两分钟,我要写作、写小说两分钟。” --作家王蒙

现在,在王蒙的家中挂着两幅相片,一张是发妻崔瑞芳,一张是现任妻子单三娅。王蒙还保持着以前的生活方式,上午创作几个小时,下午和晚上则陪着爱人静渡时光,温馨而美好,就像回到从前。

谈到自己过去80多年的坎坷经历,王蒙依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 尝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更感觉对生活甘之如饴。对青春、对爱情,对生活信念和理想,我仍忠贞不渝、一往情深 。”

作协主席铁凝曾说,王蒙对生活中各种事永远都充满了兴趣,真的不像是个老人,他是不折不扣地“高龄少年”。

已经86岁高龄的王蒙,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写作、跑步、冬泳、唱歌、陪家人聊天.....这是发妻崔瑞芳帮他养成的。

去年,他的新作《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正式出版,全4册洋洋洒洒百万字,完全不像一位80多岁老人的创作强度。

在这套书中,王蒙结合荣辱人生和新的时代形态,重新梳理了“老孟孔庄”四位先圣的思想精髓,以全新、极简的方式演绎了传承几千年的古老中国智慧,把“世界、我和人生的关系”用通俗易懂且极富哲理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

王蒙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后来人: 青春只有一次,及时行乐无可厚非,但只有“正念才有正报” 。在人生关键处要保持努力的劲头,但也要学会接受“力不能及”。只有搞清事物的本源,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才能挥洒快乐的天性。

窦文涛说: “和王老在一起,你绝不会患上抑郁症。”

经历了那么多次风雨和人生起伏,有最热爱的写作事业,还有从不曾走远的爱人,王蒙觉得自己很幸运:“这辈子我已经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