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剧情简介 ······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瞒过敌兵。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1、简介
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 现存全国唯一的鸡毛信实物,是从河北省元氏县仙翁寨发出的。仙翁寨现分为前仙,后仙两个村。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
2、出处: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3、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河北省元氏县)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瞒过敌兵。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
鸡毛信》1953年/内地出品
导演:石挥 主演:蔡元元、舒适、马立、蔡安安、周伯勋
根据华山小说改编,张骏祥编剧。抗战时期,华北某地龙门村儿童团长海娃一边放羊,一边为八路军放哨。一天,他为八路军送鸡毛信(信封上粘有鸡毛的信代表“十万火急”),半道上遭遇日军,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老头羊”的大尾巴里。后来小胡子队长看中了羊群,把羊和人全部带走。但海娃的机智勇敢终于使他出色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务。八路军根据信的内容,活捉了猫眼司令。影片浅显而充满童趣,海娃的塑造极具魅力,诉诸于观众内心的顽皮和好动。获英国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优胜奖。海娃的演员蔡元元后参演了《林家铺子》等片,成年后创办了澳门第一家电影公司。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大辫子的诱惑》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