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药酒怎么泡 方法很简单

药酒怎么泡 方法很简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药酒怎么泡 方法很简单

药酒的泡法其实并不难,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冷浸法,一种是热浸法,还有一种是酿制法,跟着步骤走就能做出好的药酒。药酒怎么泡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膏兑酒法,淬酒法,酿酒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则以冷浸法最为简便。可将按处方配齐的洁净饮片或药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带塞盖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黄酒),根据药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荡1次,14至20天后用纱布过滤。为了矫正口味,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药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饭前温_服,每次按量饮用。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亦可兑水后服用。根据药理研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少量,或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配之中药(药酒)饮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那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设备,那敦厚纯朴的酒俗、酒礼,那琳琅满目的酒具、酒器,各种花样翻新的酒辞、酒令,以及诸多与酒有关的美妙传说,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酿造史,就是华厦文明的一部分。

1、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2、热浸法:将药物切碎(或捣为粗末),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

3、酿制法: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1、所用药材只有花类中药、液态中药的不用加工,其他一律粉碎成粗末,粒度为2-3毫米。

2、药材放入酒坛中后一定要搅拌均匀,使药材浸透后才能加盖浸泡。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药粉漂在基酒的表面,不利于提取其有效成分。

3、酒坛只要求加盖,盖严即可,不用密封。这是因为采用的是浸泡法,便于随时开盖搅拌,以促进有效成分溶解。盖要及时盖严,酒的挥发损失会很小。

4、如果用阿胶去除浸出的鞣质,可在酒坛加入中药材和基酒后,即加入阿胶的水溶液,这样一旦有鞣质溶出,可立即被阿胶沉淀出来,进而除去。

5、在夏天,酒坛应放在阴凉处。温度高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温度太高会加大酒精的挥发损失。

6、浸泡时间,一般质量疏松的中药材浸泡5-7天。质量较重的如地黄、首乌、黄静类中药材、应浸泡7-10天。贵重的、坚硬的药材应浸泡2-3个月为好。贵重药材还可重复浸泡。

7、过滤药渣可使用过滤网或是中药店出售的过滤袋或双层纱布袋。

8、如果药酒液浑浊,可用蛋清加热凝固法除去酒液中的中药微粒,鞣质同时也可被除去。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营养素、调味剂。

9、再加入蛋清除去中药微粒时,操作应注意安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70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摄氏度,不得加热至沸腾,时间越短越好,以免造成乙醇大量挥发损失。药酒小知识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现代药酒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各种药酒有不同的疗效枸杞酒能降压、补肾、养阳;人参酒能驱寒、舒筋活血、增加机体免疫力;鹿茸酒能滋阴养血;灵芝酒能延年益寿;首乌酒能滋养头发。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常在酒中加入蛇、蝎子、蚂蚁等动物药材,取其活血、祛风湿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年过四十,阴气自半。”由于大多数药酒都具有养阴、补阳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喝药酒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