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品行障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品行障碍,是指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反复持久的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这种行为通常称为反社会行为,包括经常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婚前性淫乱生活,也包括属于犯罪的行为:强奸、纵火、抢劫、杀人等。这些反社会行为可能在5-6岁时就已发生,但一般是较大的儿童和少年期发生,12岁就能表现得很明显,一般15-16岁达高峰阶段,16岁以后罕见。在诊断上,此类症状要持续至少半年,并导致患者的学习和社交职业功能明显受损。在儿童和少年中,品行障碍极其普遍多见,近年来,品行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和蔓延,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严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发达国家中少年犯罪问题非常严重,发展中国家少年犯罪的增长也很快,而且日趋严重,令人十分担忧。总是逃学的强强:强强今年13岁,已经不上学1年了。父母都是工人,初中文化程度,父亲性格沉闷少语,母亲固执孤僻,父母平时对强强也是疼爱有加,但态度较粗暴,对于强强的顽劣行为,常常是一顿暴打教训他,从来不谈什么道理。强强从小就捣蛋,经常搞恶作剧,捉蛤蟆之类的小动物吓人,还经常把电话等拆开来看,不能复原就随手扔掉。强强喜欢冒险,总是爬高爬低的,还爱撒谎,经常编造谎言骗大人。上学后不能专心听课,也不做作业,成绩不理想,中等偏下,父母认为强强能学好,因为他玩游戏玩得比一般孩子好、对喜欢的动画片等讲的头头是道,但他就是不好好学。强强从9岁左右开始,就偷偷不上学,一个人在外乱逛,有一次他扒上附近火车站的货车车厢,结果火车开动了,他很高兴,就坐着火车到下一站去玩,玩够了当天又扒车回家,他觉得很刺激,隔三差五就扒车出去玩,家人一直未发现。后来,他就经常扒车,而且去很远的地方玩,有几次晚上也不回家,饿了就在饭店吃别人剩的,有时候顺手拿走别人包,实在饿了没得吃就回家。有时候发现邻居家门开着,就偷偷进去拿走值钱的东西换钱花,有时候在门口小卖部周围转悠,趁主人不注意拿走食物或钱。刚开始父母以为强强是在家或学校受了委屈,赌气才这样,所以没有重视。结果强强出走越来越频繁,常常一个人在街上乱逛,或这一连几天不回家,更不去上学,老师多次与强强父母联系,父母从好言相劝到棍棒相加,想了各种办法希望他去好好上学,可是强强根本听不进去,旷课逃学更加明显。1年前,强强因为长期旷课被学校勒令退学。退学后强强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常常四处游荡、日夜不归,没钱花了就从父母口袋包里拿或偷邻居的,周围邻居见了强强都避而远之,父母万般无奈之下,将强强锁在家中,可强强想尽办法逃跑……强强的例子是品行障碍,虽然没有攻击行为,也没有参加团伙活动,但他从小爱说谎、好破坏东西、有小偷小摸行为,无故在外游荡等。根据诊断标准,以下任何一种行为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均可诊断为品行障碍,包括:经常过分的打斗、残酷的伤害他人或虐待小动物;有意的或反复破坏别人东西;故意纵火;多次偷窃行为(包括家里家外);说谎成性;性攻击行为;无故逃学;无故离家出走。因此,强强的表现符合品行障碍的诊断。
1.孩子不听话、管教困难是品行障碍吗?每个父母可能都有体会,孩子常常不听话、难以管教,好与大人作对,有不顺心时还容易发脾气,而且贪玩、爱顶嘴、任性、逆反、自负厌学等等,那么,这些孩子是品行障碍吗?很可能不是,因为品行障碍是指一种持久的、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社会规范的异常行为模式,比普通的调皮捣蛋、难管教更严重,比如:过分好斗或霸道,对待动物和他人很残忍,严重破坏公用设施等,纵火,偷窃,反反复复说谎,过分频繁的大发脾气,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等,而且这些行为至少持续半年以上,并明显影响同学、师生、亲子关系,影响生活、学业、家庭等。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不听话、难管教,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其不听话行为,使其变成好孩子。
2.哪些因素可促使品行障碍的发生?品行障碍主要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生物因素主要指遗传因素,若亲生父母之一有犯罪史,则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很高。有些品行障碍的父母回忆,孩子从小就难于养护、活动多、攻击性强,这说明在早期养育中表现出困难气质型的儿童在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高。生活早期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智商低的同时也易出现品行障碍。围生期的并发症如母孕期患各种疾病、早产、分娩异常等,也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2)心理因素品行障碍的附加诱因主要是幼时父母的过度负性干预和情感忽略问题。若儿童早期出现违拗行为时遭到父母的负性干预,如愤怒、厌烦、斥责、排斥等,长期如此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表现为缺乏自尊心、自我评价低,当这种负性干预超过其耐受就可导致违拗反抗,最终发展成品行障碍。反之,若父母对儿童过度放纵,缺乏关爱,则可诱发儿童的不安全感和过度寻求关爱如纠缠父母,父母的这种养育意识淡薄其实就是“情感虐待”,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儿童会出现分离焦虑和愤怒之间的矛盾心理,长期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发展为反应性依恋障碍。
(3)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大量研究都证实,父母不和、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经济状况差等都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还有报道称,父母管教方法不当、父母态度不统一、家庭成员之间不亲密、都是形成品行障碍的主要因素。另外,父母有犯罪史、酒依赖、反社会行为时,特别是母亲有这些问题时,子女更易患品行障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若结交有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欺骗、偷窃等行为的同伴,经常接触暴力和色情宣传,接受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则患品行障碍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3.怎样帮助品行障碍的孩子成为“好孩子”?对于品行障碍的孩子,我们多采用教育和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短暂使用药物。具体如下:
(1)行为矫正此方法很常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临床表现,采用强化法、消退法和游戏法等,逐渐消除其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从而适应社会。
(2)家庭治疗此法以家庭成员为对象,因此取得父母的积极参加与合作非常重要。家庭治疗主要有以下内容: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纠正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所采取的严厉惩罚或不闻不问等处理方式;训练父母用适当的方法与子女交流,如讨论、商讨、强化良好行为、轻度惩罚等;减少家庭生活事件及父母的不良行为。
(3)社区治疗在不适合或不愿采用家庭治疗的时候,发展社区内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主要包括社区干预援助中心、大学生、同学、家庭、学校、乃至街道办和行政单位,启动这些系统的力量效果会非常好。我们可以雇一些大学生或成人志愿者作为他们的同伴,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作为榜样引导他们纠正不良行为。还可以在学校实施社会技能训练计划和学习技能训练计划,改善同学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其自尊心,从而改善他们的不良行为。
(4)药物治疗此病尚无特效药,但对于品行障碍的伴随症状我们可以用药物治疗。如伴随多动症可用利他林;伴随情感症状可用碳酸锂;伴随抑郁症状可用抗抑郁剂;有严重攻击行为是可以用氟哌啶醇、氯丙嗪、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本文系师建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