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梅世蓉|

梅世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梅世蓉|

梅世蓉(1928 —2013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资深专家。

1928年4月27日,梅世蓉先生出生于四川广安县。1952年 重庆大学 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 (当时在南京,1954年迁北京);1956年留学于 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 ,师从著名地震学家Ε·Φ·萨瓦林斯基教授,1960年9月研究生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地震科学研究;1970年9月调入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1971年8月担任国家地震局新疆地震预报研究队(地震预报实验场)副队长,1974年9月担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1978年任分析室主任;1980年1月被任命为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1988年起任名誉主任。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级地震,正是在这一天,梅世蓉先生走完了她为地震事业奉献的一生。

梅先生通过对中国地震活动性的全面研究,揭示了 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区、分期特征 ,并在几十年的科学实践中, 为新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在地震学与地震预报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梅世蓉到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在留学苏联期间,同学们都戏称她是“固体分子”,用来形容她久久端坐在办公桌前孜孜不倦的身影,可见她是多么的用功。

1960年学成归国,她先后到甘肃省祁连山玉门及四川西昌-渡口一带参加重大工程建设场址的选择和地震烈度评定的工作。玉门关是著名的“风口”,工作艰苦已不必多说,而那年梅世蓉的女儿才3岁,她离开家人去了半年。在回忆她的文章中,“大家从没见过她有个人娱乐、休闲、逛街”,半夜起来总能看见梅世蓉房间的灯还亮着。

真正与地震预报结缘,不得不说1966年的邢台地震。1966年,邢台发生了大地震,人员伤亡很多。地震之后,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梅先生积极响应号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白手起家,广泛实践,深入探索,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局面。这一辈子,梅世蓉先生都奉献给了地震预测事业。

梅先生热爱地震事业,热爱地震预报工作,一生始终坚持地震预报这一充满艰辛和荆棘的探索之路。唐山地震后,面对挫折、误解和巨大压力,她忍辱负重、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始终坚守,坚持科学研究总结,带领团队更加坚定地继续进行地震预报探索,更加全身心投入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中。

可以说,梅世蓉先生是地震行业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也是地震系统共产党员的优秀典范。在科学难题和社会压力面前,比学识更宝贵的是信心,比能力更宝贵的是精神。她执着的事业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所有地震工作者学习。梅先生不把地震研究当作一个职业,而把它当作一项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任劳任怨,敢于担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地震预报事业奠定了基础。梅先生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受到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的尊敬。

参考资料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官网.

2.马瑾.《地震预测战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纪念为地震事业奉献一生的梅世蓉先生座谈会》.

3.柳田.《梅世蓉其人追忆一位已逝的地震学专家》.

4.《中国地震科技人名录》.

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梅世蓉同志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