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疗肝硬化经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慢性肝病延续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及结缔组织增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癥积、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出现腹水者,则属臌胀、单腹胀范畴。
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害,以气血郁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由于瘀结日久,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多呈本虚标实,治疗较为棘手。
我曾于1959—1962年,拟订“复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肝功损害的病人60余例,对于改善症状和体征,促使肝功能好转,取得一定的疗效。后在原方基础上加以修改,制成丸剂,定名为“复肝丸”,并结合辨证用药,疗效有所提高。
现又改为胶囊,服用更为方便。
处方:紫河车、红参须各20g,炙地鳖虫、炮甲片、广郁金各24g,参三七12g,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g。共研为极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g,煎取浓汁泛为丸。每服3g,每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或仅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蜘蛛痣)或朱砂掌(肝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肝硬化虽病由肝起,却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在整个病情演变过程中,多影响到脏腑之间的功能紊乱,表现出虚实交错的病机。
根据临床所见,除以肝郁血滞,瘀结为癥癖的基本证型外,另分下列4种证型施治。
1.肝郁脾虚
重在疏肝益脾,扶正消癥肝失疏泄,气血痹阻,脾运不健,生化乏源。其症肝脾肿大或仅有肝肿大,质地Ⅱ度,按之则痛,胃纳减少,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面浮而色晦黄,入暮足胫微肿,舌色暗红不泽,舌体较胖或边有齿印,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治用疏肝益脾,活血消癥。复肝丸配合逍遥散、异功散、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柴胡、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丹参、炙甘草、广郁金、广陈皮、茯苓等。
2.肝胆湿热
急当清肝利胆,通腑泄浊湿遏中焦,邪从热化,肝失疏泄,移热于胆。其症肝脾俱肿,胁痛脘痞,头眩口苦,纳减腹胀,心烦易怒,溺短而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可出现黄疸,苔黄厚腻,脉多弦数。
治宜清肝利胆,泄热渗湿。以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龙胆草、茵陈、柴胡、山栀、当归、黄芩、大黄、玄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金钱草、车前草等。不宜早用复肝丸。
3.脾肾阳虚
法宜温补脾肾,益气化瘀气血瘀滞,肝脾久伤,由脾及肾,损及肾阳。其症脾肿大较肝肿大为甚,恶寒怯冷,腰膝酸软,面黄无华,精神萎顿,饮食少思,腹胀便溏,舌淡胖嫩或淡紫,脉多沉弦而细。治用温补脾肾、益气化瘀。以复肝丸为主,配合景岳右归丸、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熟附片、肉桂、鹿角胶(或鹿角片)、菟丝子、仙灵脾、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肝肾阴虚
治应滋养肝肾,凉营宁络邪毒久羁,肝血亏耗,肾阴损伤,热郁脉络。其症脾肿明显,肝大不著,面色黧晦,红丝缕缕,胁痛腰酸,鼻衄或齿龈渗血,咽喉干燥,夜寐梦多,舌红绛少苔,或苔腻中剥,脉象弦细而数。治用滋肾柔肝,养阴和络,以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物如北沙参、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生白芍、川楝子、绿萼梅、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甘草等。兼心阴虚而心悸心烦者,加西洋参、龟板、枣仁之类。阴虚阳亢,热伤阳络,出血较甚者,加阿胶、水牛角、丹皮之属。齿衄不止,可用鲜地骨皮60g煎汤含漱,有止血之效。
5.对晚期肝硬化腹水的几点体会
晚期肝硬化以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我有以下一些认识:
(1)瘀血为本,水湿为标:本有病本、共本之分,此说见于明代张介宾氏。所谓病本,即指起病之因;所谓共本,即人体阳气、阴精(血)与脾胃。
肝硬化腹水先有肝脾肿大,而后有腹水,肝脾肿大为瘀血痰浊、湿热阻滞肝络,瘀血、痰浊、湿热即为病本,故宜化瘀消积治其本,利水宽胀治其标。
(2)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硬化病起病缓慢,病程长,正邪长期相持,则虚实夹杂,往往是邪实未去,正已难支。此际攻邪则伤正,纯补则助邪,只能攻补兼施,尤其要惓惓以肝、脾、肾三脏为念,盖腹水之作,正是病起于肝,影响及于肝肾所致也。若见腹水之盈,胀急痞满,便一味峻攻,则邪未去而正愈伤矣。我的用药经验:对肝硬化腹水,
①补脾:常用山药、白术、茯苓、赤豆,脾阳不足者用干姜;
②补肝:常用黄芪(采用张锡纯之说)、当归;
③补肾:常用淫羊藿、紫河车、楮实子,肾阳不足者用桂、附;
④消积:常用干蟾皮、菴子、鸡内金、鳖甲;
⑤活血:常用益母草、丹参、泽兰、姜黄、郁金、地鳖虫;
⑥行水消胀:常用葫芦瓢、连皮茯苓、玉米须、鲤鱼赤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