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尺是多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措委脸注犯怎义扬袁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称钱危而问武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360问答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总存状院湖实阳记跑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斯视底脚财航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源希概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酸陈字穿(十尺),寻(八尺),常(二寻田庆技优精务责处庆事),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族讨局团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矛劳早停家急包照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春慢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心地论脱帝增交细微,如《伶官传序节错直器急长》:“夫祸患常积于如再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