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基本信息1、定义当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检测到EHF-IgM,在7-10天内达高峰。而EHF-IgG在发病后2周才出现,可持续数年。

EHF-IgM的测定对诊断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有重要价值。

2、专科分类

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

病原微生物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1: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20

酶免疫染色法:<1:4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N<2.1

2、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8有临床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更有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于30年代初在我国东北首先发现,以后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流行。

1942年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有肾脏损害的流行性出血热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1978年李镐汪等首先分离到出血热病毒,1981年又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自病程第1-2日IgM抗体开始出现,第3-14日阳性检出率最高,其阳性滴度3-6日达高峰,10-14日逐渐下降,故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IgG抗体,可自病程第2-3日开始检出,7-14日达高峰,最高滴度可持续2-3周,以后逐渐下降,但阳性可持续多年,虽然IgG抗体出现稍迟,但亦为特异性诊断手段,总的阳性率可达94.7%-100%,其抗体滴度与病性呈正相关,由于IgM抗体可以长期存在,故检测结果阳性时,不可忽视临床症状与既往史,应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检查人群: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的人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

化验取材:血液。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测定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以感染EHF病毒的细胞涂片为靶抗原片,加受检血清,待反应后,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IgM染色,根据有无特异性荧光显色的细胞判读结果。

试剂

抗原片和FITC标记抗人IgM国内有现成试剂市售。

抗原片制备原则是取业经EHF病毒感染的Vero E-6细胞培养物,制成分散的细胞悬液,滴加于灭菌处理的10孔涂膜载玻片上,置湿盒5%二氧化化碳环境下,继续培养16~18h,使细胞贴于玻片上,继经洗涤,丙酮固定,干燥密封后置-20℃保存。

同法制备未感染Veto E-6细胞涂片供对照用。

操作方法

用5mmol/L PBS(pH值7.2)将受检血清作倍比稀释后,滴加于抗原片上,放湿盒内37℃ 45min。

用PBS洗涤3次,每次浸洗3min,振荡2min、吹干,滴加0.1g/L伊文思蓝-PBS配制的FITC标记抗人IgM,同法保温,洗涤吹干。

用无荧光聚乙烯醇-甘油胶封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凡细胞浆内呈现点或片状特异性荧光则为阳性,按阳性细胞数量和荧光强度分(+)~(++++),并以呈阳性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受检标本中的抗体效价。

2、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检查时要求: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相关疾病

病毒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2、相关症状

严重腹腔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念珠菌感染,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不适宜人群

无检查适应症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2、不良反应

一般无并发症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