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1. 肺毒性

长期口服胺碘酮肺毒性的发生率为0.5%~17%。

服用胺碘酮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患者的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肺毒性。

从时间上来说,持续6~12月或更长时间的胺碘酮治疗是发生肺毒性的高危时期。

对于那些目前正在应用或近期刚刚停用胺碘酮而发生急性呼吸功能恶化的患者应该考虑胺碘酮引起的肺毒性。

从剂量上来说,口服胺碘酮累积剂量≥100 g或者口服剂量≥400 mg/d超过2月的患者容易发生肺毒性。

从年龄上来说,年龄越大,肺部基础情况越差,合并肺部疾病越多,越容易发生肺毒性。

除服药持续时间、服药剂量及年龄外,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肺病史、心脏外科手术史、高浓度氧疗、碘对比剂应用史。

胺碘酮肺毒性一旦发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停用胺碘酮。

对于需要长期口服胺碘酮的患者,在口服胺碘酮之前需要常规检查胸片,服药后在能够满意控制心律失常的前提下,内科医生应尽可能将胺碘酮的剂量调至最低。

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争取用最小的剂量取得最大的疗效。

2. 甲状腺毒性

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减低(AIH)临床症状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类似,包括疲乏、精神不振、怕冷等,AIH可以加重某些心律不齐的发生,如尖端扭转型室速。

AIH还可以诱发急性肾衰竭,但其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控制后可以恢复正常。

胺碘酮诱导的甲状腺功能毒性可表现为使用胺碘酮后,原心脏功能受损加重,室性心率不齐发生频率增加及症状加重,或植入除颤器后再发生心律不齐。

在使用华法林预防血栓的房颤患者中,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AIT)可以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加出血危险。

对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要进行一定的甲状腺功能监测。

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指南建议每6个月复查TSH和T4一次。

3. 胃肠道和肝毒性

患者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胃肠消化功能可能受到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在进食之后,会明显地减轻。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肝炎或脂肪浸润,转氨酶增高,与疗程及剂量有关,必要时需要停药保肝治疗。

4. 眼部损害

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约3个月后,其角膜与基层的下面,普遍会出现某些颜色黄棕的微小色素,在停药之后,这些症状便会自动地消失。

5. 心脏不良反应

胺碘酮的使用会使患者出现窦性的心动过缓、停博、房室传导受阻等问题,而且,心动过缓在使用阿托品后若不能缓解,则易发生阻滞,这种不良反应多由于剂量过高造成,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来缓解。

患者Q-T间期的延长使尖端出现扭转型室速,使心脏类的不良反应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可造成患者的猝死。

6. 神经系统损害

部分患者可出现震颤、共济失调、近端肌无力、锥体外体征,服药1年以上者有周围神经病,经减药或停药后渐消退。

综上,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其应用范围相对广泛,也相对较为安全,虽有诸多不良反应,但是可以通过防护而得到控制。

所以,在临床使用该药物对心律失常病症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应当严格做好对于药物剂量的配置,并严格地按照该药物的使用原则来指引患者进行用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根据其出现的不良反应,随时对药量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