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_糖皮质激素怎么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_糖皮质激素怎么使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_糖皮质激素怎么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⑴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⑵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⑶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

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⑷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

1,IL-

2,IL-8,TNF等致炎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⑴ 抑制ILs(IL-

1,IL-3,IL-

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⑵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⑶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 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 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

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

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

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

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5)影响激素水平,特别是生长激素水平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药物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

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

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

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

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5、抗毒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即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又有明显的缓解毒血症的作用。

但不能中和内毒素,也不能破坏内毒素,对外毒素亦无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怎么使用 皮质激素的药物主要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按奈徳、倍他米松等,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可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及感染性休克等,为临床广泛应用。

在小儿所患有些疾病中,这类药物应用也是很常见的。

如果这类药物应用不当,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身心摧残,需引起医生和患儿家长的高度重视。

这类患儿对患儿的不良反应有:若妊娠期妇女应用这类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会造成新生儿体重减轻或死胎的发生率出现,小儿未出世就遭用药之害;

哺乳期妇女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使该激素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小儿长期使用这类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发育;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这类激素,可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大剂量使用有时可致儿童惊厥或癫痫样发作。

因此,患儿应用这类药物安全性要充分评估。

患儿长期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应定期检查白内障、青光眼、眼部感染,还要检查血糖、尿糖、血清电解质等。

尽能用其他替代治疗,有些疾病最好局部用药最好,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等;

结缔组织或肾病综合症等需要长期疗法,可考虑隔日用药,停药时应注意反跳现象。

三、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许多方法,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抗炎药物,已被国际、国内公认为第一线用药。

提到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许多患者和家属存在着恐惧心理,怕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实,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始于50年代,曾挽救了许多危重哮喘病人的生命,只要使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70年代初,一些学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从此使哮喘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研究表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具有剂量小,作用快,作用部位直接,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低的优点。

避免了长期大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诸多副反应。

研究还证实,吸入糖皮质激素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哮喘严重程度的控制水平。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是有效的。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种类主要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萘德和氟替卡松。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抗炎作用,主要表现为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通过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来完成,并能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现在临床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制剂有两种,一种是定量气雾剂,另一种为干粉剂。

吸入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

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或茶碱合用,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5-10分钟后再吸人糖皮质激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哮喘轻、中、重程度不同,选用不同剂量的吸人糖皮质激素。

另外,还可用于哮喘的预防,对于季节性哮喘发作者,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连续、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

此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夜间哮喘也有效,可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气管功能的昼夜变化。

对于已产生糖皮质激素依赖而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吸入治疗也可减少所需口服剂量,甚至代替口服治疗。

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哮喘,可显著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和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对儿童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可明显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使峰流速值增加。

临床证实,儿童哮喘首次诊断后,早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比晚用者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CAP 自19世纪50年代广泛引入抗生素,CAP的管理进展甚微,没有针对CAP的新类药物,在减少死亡率方面疗效甚微。

CAP国际指南的关注点是"做简单的事情",因为早期使用抗菌素,适当的液体复苏,早期活动和指南一致的抗菌素与改善预后相关,但质量证据低。

一些进展的缺乏反应的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CAP的死亡不可避免。

1/3的入院患者"未尝试复苏",仅1/4的患者在病死前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提示治疗受限的频率较高。

然而,有一些CAP患者通常有呼吸衰竭和脓毒性休克,虽然进行抗菌素治疗和适当的护理,仍死亡或住院时间延长和残疾。

这些患者有明显的全身和肺部炎症,提示应合理进行抗炎治疗。

这种背景下了解目前关于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CAP的争论是至关重要的。

近期两项随机对照研究(RCTs),使用不同的类固醇制剂并研究不同的患者人群,研究报告有阳性结果。

之后的一系列meta分析也说明阳性结果,支持使用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