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南都讯 昨日,大型医学专业性网站丁香园公

南都讯 昨日,大型医学专业性网站丁香园公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南都讯 昨日,大型医学专业性网站丁香园公

南都讯 昨日,大型医学专业性网站丁香园公布了一份“错误百出的医疗电视剧”调查,2012名参与调查的医生提交了他们发现的医疗剧中千奇百怪的医学错误。

其中急救知识被医疗剧“误伤”得最重,有74.6%的受访医生在医疗剧中发现过急救知识错误。

还有150多位医生参加了医学服务类微信“医学界杂志”的类似调查,一半人认为,国产医疗剧中出现的急救错误“误导观众,无法容忍”。

国外专家:医疗剧也是急诊课 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主席PeterCameron曾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建议,对公民进行医学知识教育一个很好的途径是电视剧。 “你不可能直接让人们上学或者上课,没人会愿意听,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急诊部门到底怎样发挥功效,他们应该在做些什么。”

Peter Cameron特别提到非常出名的一部美剧《急诊室的故事》(《ER》),该剧在美国连拍15季,最先开创美国医疗剧遵从的“双P模式”,即专业化与个性化,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使电视剧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写实,还可以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具有科教意义。

例如美剧在拍摄手术场景前,都必须经过美国相关医疗机构的审核和培训;再如美剧的编剧团队都有相关专业背景,在编剧团队背后,还有以专业医师队伍为核心的智囊团,为每个案例提供科学支持,播出时间长达8年的美剧《豪斯医生》,编剧至少安排了150种怪病。

2011年曾有媒体报道过,美国威斯康星州10岁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在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先是拨打急救热线,然后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帮助母亲脱离危险,而这正是她从热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学来的。

中国医生:国产剧错误“无法容忍” 但Peter Cameron的这个建议,看来并不适用于国产医疗剧。

丁香园的上述调查显示,79.4%的医生认为国产剧错误多,而美剧的这一比例仅2.6%。

近日,医学服务类微信“医学界杂志”也向医生征集对国产医疗剧的看法,150多位医生参与调查,一半人认为,国产医疗剧中出现的急救错误“误导观众,太不专业,无法容忍”;

超过98%的医生建议国产医疗剧需要专业指导。

国内2006年播出的医疗剧《无限生机》,首次在片头中出现“医学总顾问”、“医务总统筹”、“医学总指导”以及“现场医学总指导”等特殊职务。

2010年播出的《医者仁心》编剧徐萌和2012年的《心术》编剧六六,都曾公开表示曾在医院“卧底”过较长时间。

但在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医生、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外科博士后张颂恩眼中,医疗剧的专业指导并不为国内导演重视。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剧组曾进驻他所在原医院拍摄,“刚拍摄没多久,医生们就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多余”。

张颂恩回忆,拍梅婷被家暴后断了几根肋骨住院的那场戏,胸科主任坐不住了,“导演啊,这肋骨骨折是要用胸带固定的,而且病人有明显疼痛不适感,呼吸受限、患侧手臂因为牵拉不易抬起……”“好了,好了,观众不懂!”没等主任说完,导演不耐烦地把话打断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夜鹰 建议,国内医疗剧应该普及基本的经典急救知识。

“公众需要学的急救知识比较简单,可以把急救场景设置到剧中情节,示范一些紧急事件应如何处理,以及到了医院如何和医生沟通。这既有看点,又能科普正确的急救知识。”

医生吐槽医疗剧 “戴着无菌手套又自己取戴眼镜”、“拿个胸片,装模作样看了半天,说是腹部C T有问题”、“抱着骨折患者到处跑”、“不管什么病人猝死,上来就电除颤” @急诊夜鹰 建议你这样做

1 家属学会观察呼吸 患者心脏骤停时,家属首先要能发现并且认识到是心脏骤停,然后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只是和急救人员说“病人昏迷过去了,没有反应”,应该学会观察患者还有没有呼吸(胸廓是否有起伏)。

2 家属和第一现场路人 要边打电话边干预 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在10分钟之内,急救车一般很难及时赶到,在等待急救人员时,家属或第一现场的路人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心脏复苏,这在中国十分欠缺。

3 电话“遥控”操作或单纯按压 如果施救人没有受过急救培训,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单纯按压,效果可能比标准的30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还要好。

因为人工呼吸捏鼻子、吹气、开放气道,都需要技巧,做不好反而延误抢救。

此外,患属或路人还可在电话中听从急救人员的“遥控”指挥,不要只是催促急救车。

4 入院听指引,按要求挂号 所有急救系统都是电脑运作的,让患者挂号是为了进入诊疗疗程。当分诊护士让家属尽快挂号时,不要说“你先抢救他”,不挂号,医生就没法拿到化验单诊治。

5 学会监测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 家人有高血压,要买血压计测量,定期看医生。

对糖尿病病人,注意用药剂量要与饮食搭配。为自己和家人建立健康档案,文本或者电子版都行,方便医生更快更精准判断病情。

6 感冒发烧,别看急诊;

若看急诊,耐心排队 现在急诊科大多设分诊护士,分诊护士会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轻重缓急的分类,很多人虽然挂了急诊,但病情并不在急诊范围,所以感冒或发烧可能要等上两三小时。

7 拒绝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治疗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则无能为力,要多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如果一定要吃抗生素,要严格按医嘱服用。

8 从小教孩子打急救电话 最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蒙特罗斯,一个名为Eve的两岁小女孩使用苹果语音助手Siri拨打急救电话,成功拯救因患神经紊乱而昏厥的母亲。

当孩子还不能做心脏复苏按压等急救行动的时候,教他哪些情形应该打电话、应该怎么打电话,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做。等孩子大些,就可以训练他学习标准的急救动作。

9 不要暴力对待医生 部分医疗剧急救场景的专业解读

1 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没那么随便 72.8%的医生发现心肺复苏急救错误 病人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医生就马上对他电击除颤,病人身体还蹦得老高。 这个情节错在并不是所有心脏骤停都适用电击除颤,适用除颤的室颤也不是直线的心电图。

心脏骤停多数情况下分三种,一种是室颤,心电图是颤抖的波形;一种心电显示有波形,但没有脉搏、心跳,叫无脉电活动;三是心电图出现直线,在专业上叫心室静止。三种情形中只有第一种室颤能够施以除颤,通过除颤,让心跳恢复跳动节律。其他两种类型不适合除颤,只能持续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使用药物。

(标注:无脉性室速处理如同室颤) 电视剧中出现这种错误情节,是将心电图的直线反映和除颤的激烈叠加,追求视觉效果,实际上除颤时病人身体并不会随之反复弹起下落。

2 抢救成功:与抢救耗时并不成正比 心脏骤停患者在医生长达数小时的抢救后,心脏奇迹般地重新跳动了。这是影视剧常见情景。 其实并不是所有心脏骤停都能通过长时间抢救恢复,这个几率和心脏骤停时间、地点关系密切,与抢救耗时多少并不成正比。

如果病人是心肌梗死,在医院里突然心跳骤停,抢救回来的几率能达到50%以上。

但是如果病人是在家里或室外,十分钟内没有人干预,基本是抢救不回来的。

而抢救时间长短要根据情况决定。晚期肿瘤、慢性肺病等慢性病人如出现心脏骤停,其实是可以不用复苏,有些家属、个体或代理人也会签一个不复苏的遗嘱。常规抢救时间是半小时,但对于一些溺水的、年轻的,还有中毒等特殊情况的,或者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因为他们的生命能保持相对长的时间,抢救时间会延长至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复苏是比较少的。

心脏骤停的抢救也并非单纯依靠心肺复苏,必须有非常多的相关支持手段,包括检查和药物治疗等。

急诊医生认为,类似情节不适合广泛宣传,宣传多了会让公众以为,只要医生愿意抢救一个多小时或更长时间,病人就能活过来,实际抢救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发生地点、时间和病情等多个因素。

3 溺水急救:心肺复苏最关键 倒背控水不靠谱 22.7%的医生发现溺水急救错误 《医者仁心》中,丁海在泳池发现一中年男人溺水,招呼周围人拉上来后,立刻开始进行胸部按压。也有电视剧中溺水者被救后意识不清醒,施救者对其胸口一阵捶压,溺水者吐出一大口水然后苏醒。新闻中还出现过倒背控水的画面。 溺水急救首要步骤是人工呼吸供氧,继之胸外按压重建循环。控水法和仅靠胸部按压都难以做到这些。

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关于溺水的最新循证医学推荐,就是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合。 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的控水法早已被现代医学摒弃,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医生建议不要浪费时间在控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