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什么症状构成截瘫 怎么治疗截瘫

什么症状构成截瘫 怎么治疗截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症状构成截瘫 怎么治疗截瘫

1、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受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2、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

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3、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

①椎体血管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

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

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

②椎体巨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4、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

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

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在中医学里面是没有神经的概念(神经一词是近代翻译过来的,所以古代没有任何神经的记载),你可以查查古今中医书籍,或者到当地正规中医院问问中医就知道了。

对于截瘫,中医在骨伤方面有记载,而且有一些正骨手法和治疗技术,但传之很少,大部分是手法复位同时配有中药调理,以及配合一些针灸、按摩等系统治疗。

所以说中医不是不可以治疗截瘫的。

如今国医在医学治疗技术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直接透视人体,对于病灶定位更清楚,运用国医技术更准确。

所以到正规的医院,运用有效率更高的技术来康复训练。会让我们身体更好的恢复起来。

神经和神经学科是西方医学研究和近代医学研究的课题,中医以及中医学科也在用自己的辩证观来对待和审视。

中医理论的经络学也在截瘫的治疗技术上积极努力研究,来通过经络与脏腑配合,气的运行,肢体的导引,针灸,按摩等等的技术,达到提高治疗疗效,所以国人的中医技术在截瘫的治疗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

1、关元、中极、天枢;

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

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

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

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

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他督脉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5~2.5寸,当手下感到弹性阻力(为刺中黄韧带),局部胀、重、酸感时,仍可继续针刺。一旦指下有空虚感,且病人自觉针感向双侧下肢或会阴部放射,则不得深刺,稍将针外提。

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应尽量使之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23例,用类似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6例(17.1%),显效165例(26.5%);

有效260例(41.8%),无效91例(14.6%),总有效率为85.4%[5~7]。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

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

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

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

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

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