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小区洋地名泛滥?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小区洋地名泛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小区洋地名泛滥?

5月30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城市应慎用“洋名”,是这次发布会传出的一条重要信息。这次发布会上还有一条信息传出:我国已经清理整治了7.5万多个“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5月30日《现代快报》)

治理的成绩越大,也越是佐证着“城市滥用洋名”的严重性。虽然清理的“城市洋名”很多,但基本上只是责令这些地方取消“洋名的牌子”换上“本土的名字”,却很少看到有被追责的。这也是为何“城市洋名”反复治理反复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城市洋名”滥用,除了打击不力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地方的“洋名依赖”。很多地方在建设道路和翻新建筑的时候,甚至在规划小区的时候,往往会认为“传统的名字”没有意思,起不到吸引眼球的作用,于是在命名的时候,会刻意取一些“洋名字”,甚至直接把国外“有名的地名”拿来使用。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尴尬现象:在城市里,道路的名字是外国的名字,建筑的名字是外国的名字。丢失了自己的本色不说,还让人有了陌生感,如果不是当地居民,还以为“置身国外”了呢。

“洋名泛滥”不仅体现在道路和招牌上,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建设的一些住宅小区——很多小区的名字也越来越不像“中国人居住的小区”了。小区的名字是吸引市民的一个重要载体,什么“威尼斯家园”,什么“罗马花园”,什么“英伦小镇”,这样的洋名称已经成为开发商火热的追求。其实,越是想体现自己有文化,越是显示出自己没文化。当富有中国元素的名字不断被挤入到狭小空间里时,我们也就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文化。

中国的地名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脉络,一个从古老历史中穿越而来的老地名,往往隐藏着某种只可意会的文化密码。很多老地名,本身就融合着难以割舍的“乡愁”,这些传统文化值得敬畏。从这个意义上看,“洋名”成不了城市的光环。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相关“规定”不能只是摆设,也不能只是给“城市洋名”送去一块橡皮擦,而是需要追责和处罚。

“城市扬名”别靠取个“城市洋名”。

(文/郭元鹏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5月31日第2版 原题:“城市扬名”不能依靠“城市洋名”)

这就是不尊重自己的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地名有其特别的内涵,就象咱们的名字一样,或意,或实等。乱改地名是不可取的,个人认为是荒唐的,比如贵州有个地名久长,多年前叫狗场,源于生肖文化,而改为久长,意为天长地久,谁更具有意义,看官自辩。

哈哈,我们这个小县城,小区名气很大,这个府,那个府,最后来个首府。银河湾,天河湾,这个湾,那个湾,就差台湾了。开发商有三个是用亿字打头的,有两个是用达字收尾的,就是没敢叫万达。好俗气哟。

看到评论区里各位大神们就想笑了……多在今日头条app的评论区里走动一下,看看所谓的被别人看不起是在哪,所谓的没自信是在哪……法盲都能充斥着评论区弟国(自己去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新闻评论区里看去)

别待住一个话题就开始你们的优良习俗的表演。

能够被同一块石头绊倒N+1次的,也就是你们了。

楼盘起名字怎样不重要,某些人才不经常说嘛:我是三十年某某球迷(说到你们了,又来句认真你就输了),请问你们现在又是输给谁看呢????

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没了殖民地,但精神上,很多人一直被殖民着,这是最可怕的!加上经历少,没怎么出去见识过,一直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催化下。其次,只看表面的习性。就还比读书好,啥都好、读书差,啥都差。所以导致现如今的崇洋媚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