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什么是白矮星

什么是白矮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的定义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

白矮星的产生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特征

白矮星中的“白色”表示它的温度很高。我们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但表面温度比太阳白矮星更高,约10000℃,白光。白矮星的平均大小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对于较小的白矮星来说,它们的体积是太阳的千万分之一。但它的重量和太阳差不多。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目前,一个小的、巨大的白矮星已经发现了1000多个,而在我们的银河系中,白矮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它只是因为它很小,所以即使它很亮,它发出的光比太阳多,而且很难找到它。据估计,银河系中有许多白矮星,大约有100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