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西安突发出血热 发烧头疼需警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专家辟谣:与草莓无关
19日晨,“西安出血热”登上微博热搜头条。
紧跟其后的是第八条,西安“出现发烧头疼需提高警惕”。
两条消息直指西安鼠类引发的出血热流行病,根据西安新闻网18日下午报道,“出现发烧头疼需提高警惕,防鼠灭鼠是预防关键”里提出,关中地区作为全国出血热高发区,已经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
因为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所以提示提高警惕,避免误诊、误用药。
与鼠疫不同,鼠疫是种伴随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的传染病,早在公元100年的记录中就有对鼠疫的描述,而在圣经中所描述的流行病也有人认为是鼠疫。
历史上有三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公元6世纪,中东鼠疫持续了五六十年,感染致死上亿人,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以“查士丁尼鼠疫”载入史册;
1346到1665年,鼠疫流行遍布欧亚及非洲北海岸,导致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史称“黑死病”;
1894到1956年,鼠疫沿着海路世界传播,波及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近千万人。
在100年前经历过伍连德对东北鼠疫防治后,中国对于鼠疫的防御治疗已经有套成熟的体制。
而山西,在1930到1931年,也出现过鼠疫大流行,波及内蒙古及宁夏,涉及24个县(旗),死亡约八千五百多人。
1905年陕西有疑似肺鼠疫的记载,此后15个县流行过鼠疫,死亡达14600多人。
1987年陕西省定边被证实为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
鼠疫传染源包含啮齿动物,鼠疫病人及其他脊椎动物。
作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其次为食肉类。
是典型的虫媒传播疾病,感染方式不同渠道下,人与人可由飞沫传播,所以伍连德在东北鼠疫中也是大力推广戴口罩。
其实就现在的城市化中,鼠到人的接触概率比以往要小,人到人的传播是最需要防范的。
肺鼠疫患者在咳嗦、吐痰过程中,使得菌体散播在空气中,造成其他人员的感染。
尽管在流行因素上,发病率存在年龄、性别、职业上的差异,比如接触鼠类等传染源的捕鼠、动物饲养等职业感染率更高,但感染性没有差别。
因为鼠类接触到的器具或食物都有可能造成传播,所以单一的认定某一种食物存在传染风险,是不合理的。
但如果把所有的食物都列入风险清单,又是因噎废食的极端化。
任何食物都不是传播的主要因素,而老鼠的啃食、粪便等体源性才是传播的重点。
所以针对吃草莓造成鼠疫出血热的说法,相关专家也做出了辟谣。
同样也证明了,在各类加工食物、药品的储存、生产、运输环境中注意防鼠防虫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自然种植、生长的植物食材环境,做到防鼠的难度非常大,目前情况下,也不现实。
但对于此类种植性食材,在食用前做到清洁,而不是直接摘下就入口还是有必要的,不是针对鼠疫,而是避免一些其他食源性疾病。
作为高危职业人员,有多种防控方式,其中防跳蚤服装、防跳蚤手套等作为最基础的防护;
而最严格的是四级防护,需要内隔离衣、BWT医用防护服、全面型呼吸防护期。
也可以通过疫苗来防范鼠疫,和其他疫苗一样,鼠疫疫苗也分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
美国曾采用195/P鼠疫毒株生产灭活疫苗,但因为灭活疫苗保护有限,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停产使用灭活疫苗。
主流是采用皮上划痕法的EV(冻干)鼠疫活疫苗,以消毒后的种痘刀或针在滴加菌苗的部位划井字,表面出现血丝即可,对于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的预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国的鼠疫毒株是EV兰州株,遗传稳定性好,使用70多年,未发生毒力返祖。
但因为此类疫苗对于肺鼠疫免疫力有限,所以研发方向是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突变减毒株疫苗以及鼠疫核酸疫苗。
在中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鼠疫传播,历来非常重视。
1949年的传播中,毛泽东主席亲自出马,董必武挂帅防疫,采用封锁交通、天坛防疫处赶制疫苗100万人份,加上外调疫苗进行群体注射、电台广播宣传等策略,成功抑制了传播。
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及医药供应体系,较之前早已提高了很多,而且新冠疫情中口罩的使用普及,也使得防范更有群众基础。
出血热影响小些,相信,此次能尽快的结束。
参考资料:
《疫苗研究与应用》
《鼠疫防控实用技术:防治篇》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