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句话出自哪里?哪部佛经?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句话出自哪里?哪部佛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句话出自哪里?哪部佛经?

出自《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世尊章曰:“黑氏梵志,擎合欢梧桐华供养世尊。佛召梵志,志应诺,佛言放下著。”同严阳尊者章曰:“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著。师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担取去。师于言下大悟。”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心,就对贪心放不下……而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活得又辛苦又压抑。——“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脱。

扩展资料:“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五灯会元》与“五灯”相比,篇幅减少一半以上,虽无拈古、颂古等内容,但对宋末之前著名的禅师“机缘”语录,均加综缀,删削不多。禅家之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以及一问一答,一唱一提,一默一言,一吁一笑等等机用,莫不备载。所以元明以来,好禅士流多藏其书,“五灯”单部遂少流通。

参考资料:

这句话不是出自哪部佛经,是学佛不究竟的法师的观点,还没有入佛法大门的学人一个说法;

这句话的本意是让别人不要太在乎外境,不要太执着,这样“想”之后,然后就会有比较自在的觉受;一般情况下,如果人有这种思维,会超出一般落入各种财色名食睡世间欲望境界的普通人高一些境界,感觉很淡然的样子,仅仅心里放下,就能让人有好的觉受;如果真的心里和行动上完全放下,就是出世间法的圣人(二乘圣人)了;然而一般以此为目标的人,仅仅心里上貌似放下了,行动上根本跟不上;比如,一般人不清楚“放下”的背后也有个“所依”,都会怕我“放下”之后会陷入断灭空,都会再执取一个“法”来依靠;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虽然觉得辞藻有点优美的感觉,但一般有世俗分辨能力的人总会觉得这种观点貌似高大上,仔细思考总觉得不太正常,所以很多人嘴上赞叹,行动上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这种观点说土点就是“意淫”,有点像阿Q;如果只是心里放下的话,很多其他非佛法也是这个观点,比如唐寅同学写的那首“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等等都是类似的境界;所以一般人看这类“修道人”面对不同的顺境或逆境的外境,都能保持一副坦然的心态,能做到这类的人算世间比较高境界的人了;

然而佛法和这类世俗法不一样,佛法是贬斥这种说法的,”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如果是教导人把很多烦恼的事情放下不去想他,专精心思在正途,此为对;但如果教导人舍弃自心分别性,不分善恶美丑高下,即”恶取空“,此类情形极端情况拔无因果,后果非常可怕;而一般嘴上说这些观点的人,心行不一,因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是放下,但是行动上还是没有放下的;

比如《坛经》中,六祖慧能祖师说的“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似太虚生闪电”;还有《坛经》中:“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两个说法即是破斥”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观点的;

具体佛法大义说的是啥,即禅宗祖师们开悟的标的,佛拈花微笑表达的含义,达摩祖师东来传法的意旨,玄奘菩萨深入阐述的详细细节等等,那就要多读佛经,多读第一义经典;读到其他法师的说法,切记切记和佛经里面的仔细对照,思维;不要听一些法师教导让我们听上师的话不要读佛经的说法,那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把眼睛蒙起来跟着人贩子走一样。

黑氏梵志经 【吴】月支优婆塞 支谦 译 有梵志名迦罗。具足五通,能说法。阎罗王来听法,悲梵志七日后当死,死堕阎罗界。梵志惧,见佛证果。

“佛告梵志。谓黑氏曰。放舍放舍。

梵志应诺。如世尊教。即舍右手梧桐之树种佛右面。

复谓梵志。放舍放舍。

梵志即舍左手所执合欢之树。种佛左面。

佛复重告:放舍放舍。

梵志白曰。适有两树。舍佛左右。空手而立。当复何舍。佛告梵志。佛不谓卿舍手中物。佛曰所舍。令舍其前。亦当舍后。复舍中间。使无处所。乃度生死众患之难。佛于是颂曰。

黑氏梵志。闻佛所说。心自念言。不见吾我,则了心无,心者本无,应病与药。鄙心开解。如盲得目,聋者得听。真为普见审一切智。今已值佛。德不可訾。寻即来下。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佛应心本而分别说显示道场。演三脱门。于时辄住不退转地。无一忧患。叹佛功德。而诸颂曰。 ”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心,就对贪心放不下……而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活得又辛苦又压抑。——“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脱。

这句话不出自任何佛留下的经典之中,但其中的涵义却是佛经的。

这句话是出自后世修持有成就的祖师,真能够一念放下岂止是万般自在,那是大解脱的境界。

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一切顺利,再会。

法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