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曲池穴

曲池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曲池穴

曲池穴的概述1、定义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

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2、别名

鬼臣、阳泽、鬼腿、肘尖

3、出处

《灵枢·本输》

4、主治疾病

中医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疭,癫狂,善惊;胸中烦满,咳嗽,哮喘;热病,伤寒,伤寒余热不尽,疟疾,消渴,水肿等。

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

西医病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5、穴位解析

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曲池穴的取穴方法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曲池穴的解剖位置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曲池穴的疗法

刺法

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

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曲池穴的配伍

曲池穴配风池治外感。

曲池配大椎、十宣治高热。

曲池配肩髑、合谷治上关节疾患。

曲池配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压。

曲池配支沟、足三里、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曲池配肩髃、合谷、手三里、中渚、阳谷,治上肢不遂。

曲池配神门、鱼际,治呕血。

曲池配少泽、合谷、太冲,治瘛疭、癫疾。

曲池配血海、足三里,治皮肤病。

曲池配人迎、内关、风池,治高血压。

曲池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曲池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曲池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曲池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曲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池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

曲池有清邪热、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

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气隆盛,曲池穴为手阳明经合穴,行气活血、通调经络的作用较强,又本穴配五行属土,土乃火之子,泻之具有清热作用,所以本穴既可清本经之热,治疗头面五官病,清大肠腑热,治泄泻、痢疾、肠痈等,又可清全身之热而用于热病。

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故曲池可调和气血、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蕴于肌肤所引起的瘾疹等皮肤病。

曲池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之功,治偏风、喉咽、肩臂肘腕等处之症,以经络之所过也。

癫狂多由于心肝火盛,挟痰上攻所致,阳明经属燥金,金克木,曲池穴配五行属土,乃火之子,故调之可化痰浊之邪,泻之可去心肝之火,故有清心、抑肝、化痰的作用,可用于癫狂的治疗。

曲池还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以治疗手臂肿痛、半身不遂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

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

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 躄痿痹重,瘈疭,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千金方》:耳痛。举体痛痒如虫噬,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灸曲池二穴,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千金翼》: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神良。

《金鉴》: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