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做个实在人[害羞]

做人做事不要好高骛远,尽量做自己能力把控范围以内的事情,这样能降低做事风险。待人这方面,人与人之间都是共生关系,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勿好高骛远,只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别去希望可望而不可及扣事,务实做事。善待关心你的人,爱护你的人,值得你对他好的人!

有些话你不必问,有些人你不必等。《梦醒时分》这么唱的[捂脸]

读《鹤唳华亭》实在是出于偶然,当时是从同班同学那里借来打发午休的,初读开篇惊叹于梁园的文笔,但心下暗想,应该就是一本有关风花雪月的古言小说,看完应该很快就会忘掉,并不会留下太深刻的记忆。但越往后读就越羞愧于自己的刻板印象,也越来越惊讶于梁园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才情气韵以及书生意气,以至于最终完全折服在通篇典故和词句中,并开始不断向身边人推荐《鹤唳华亭》,把雪满梁园当做自己处在云端,不可触及的绮丽偶像,当做我十分想要成为的人。

我看过很多人关于《鹤唳华亭》词藻堆砌的评论,大致分为两种——刻意卖弄和曲和高寡。我不认为这两类评论有什么偏颇的地方,因为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写法,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气韵,不同读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可重要的是,不应该紧紧抓住流于表面的语言和修辞,并将此作为否定或者认同一本书好坏的主要原因,而忽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以及这种思想价值是否正确,是否值得探讨,是否可贵。

不可否认,《鹤唳华亭》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清绝的美,很多句子和片段读完后似能刻在心中,久久难忘。四处可见的用典,也句句有深意。但抛开语言所营造出的意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些词句塑造出来的一个个人物,书中借助各种各样的事件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塑造出了十分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萧定权的人物形象塑造最为成功。

定权是很值得被爱却缺少爱的人,无论是他的天赋还是他的勤奋,换做任何一位父亲都应该对此感到喜悦庆幸,生子如此,或许无憾。但定权却远远没能得到他应当得到的爱,因为身在距离权力最近的地方,所以很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处孤寒,他不仅要默默忍受忌惮打压暗算,还要忍受心爱之人的背叛,而这些忌惮打压暗算背叛,或许来自自己的父兄,或许来自自己臣子,或许来自自己曾经爱过,想保护的人。书中最初让我感到写实的地方是定权和皇帝皇后以及定棠定楷同席,看到他们夫妻父子一派雍雍穆穆,衬得自己反像外人一样的那个场景。定权失去母亲、妹妹以及老师,又要看着他人一家欢乐,那种滋味,很难不让他沉默,不让他心生怨怼。放到现实中,每个人都会这样。

我没能读过太多史书,不知道君王是否可以真正做到专权意气,肆意而为,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定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的,可他有时在亲近人面前坦率的表现出自己的心性,又让我觉得如此珍贵。至于长州部分,定权放弃顾逢恩的扶持,换做我是定权,也会那么做,因为他的教养,他的地位,他的为人,都不允许自己抛弃既有价值观,活在歉疚和自责里,不允许自己成为不想成为之人,就像梁园说的,他就是那样的人,他也没有办法。

书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定权既有的人生观产生着冲击,最终在长州的时候,这种冲击达到最大值。定权自小受的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他的母亲和老师让他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下车泣罪,柔远抚近,心怀善念,感化小人。但他的父亲,他的舅舅,以至于他的表兄,做的很多事情都背驰他的儒家教育所带来的价值体系。可,定权是臣子,不得不忠于身为君王的父亲;身为太子,又不得不依仗舅舅和表兄的权势,步步为营。所以他根本摆脱不了这种种价值观之间的冲击对抗,即使他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这种冲击的存在,也只能默默忍苦。当所有的苦痛达到最大值后,他也只能用死来达到和解的目的,将死亡当做所有对抗的最终结果。也正是因此,定权的死,不可避免,不可挽回,是一种顺其自然地走向毁灭。就像之前有人说,归根到底,定权是儒家的太子,太再怎么反抗也不可能摆脱君臣父子纲,越反抗只会越痛苦,唯有一死。

定权和父亲的关系,定权和兄弟的关系,定权和老师的关系,定权和母亲的关系,定权和舅舅的关系,定权和臣子的关系,定权和表兄的关系,定权和阿宝的关系,重重关系交织在一起,将定权像网一样笼罩在生天之下。这些关系大致可分为:不得不抵抗的,不得不依仗的,难以信任的,以及可疑的。不得不抵抗的没有抵抗成功的可能,不得不依仗的又和自己理想中的不同,因为不知全貌所以难以信任,可疑的在那重重宫殿里又太多太多。因此定权的苦,难以诉说,难以排解,唯一能倾听的人——阿宝,却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因何来到他身旁,是为了邀宠还是想要杀他。所以定楷会说,我的同道盈箧塞路,前仆后继,而你却如何孤单。

定权是痛苦的,更是理想的,也许正是因为是理想,所以是痛苦。他也曾想过能和父亲和解,他想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挽留自己想挽留的人,他没见过美好山河,也没有登仙,但心中却牵挂这奉养了他二十五年的子民,因为,那是他的子民,心怀善念和希冀,却身陷于水火囹圄之间,自身尚未得到救赎,却想救赎天下黎民百姓,所以定权痛苦。后来定权说,我能让他们多活五年,他们就没有白白奉养我二十五年,真真切切的戳心,真真切切的无奈。他的理想是关乎安定的家国天下,关乎心中坚信的道义,更关乎不让自己成为不想成为之人的理想,可身为封建的君王,定权自一出生,手上便不可避免的沾有鲜血,自己的出生也只是政治的产物,所以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以及挣扎只不过是为了赎罪,用心中仁善洗清原生罪孽,并提醒自己不要耽溺于像父亲和舅舅那样得到权力的方式,在血腥之中,难以安睡。

梁园说过,定权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储君的标本,而历史现实只会比书中他经历的一切更残忍。

在我眼中,阿宝是很冷静沉着,有智慧也有勇气,胸中有丘壑的女性形象,身上带着些许佛家意味。她身上所折射的光辉,丝毫不比定权的理想主义要弱。她隐忍蛰伏,却又戏剧化不可避免地爱上自己假想敌人。她身上带有的一切,却又都能够使她成为定权理想中的灵魂伴侣,所以,定权才会爱她。阿宝的聪慧也为她带来痛苦,一面是家人的死,一面是灵魂伴侣,使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因为自己的心,真真切切的在初见定权的时候动了,不需要任何理由,她原先所做的选择便被自己做了错误的判断。

阿宝也算是定权幽暗宫廷生活中的一抹明艳春光,但又何其孤单,远远不能够照亮定权所处的锦绣地狱。梁园对阿宝之死的描写,其实算是一处值得读者思考的留白,是死于难产还是事先早有准备,这就是不可得知的地方了,但这种留白又让我隐隐之间生出期待,也许是某种离奇的安排,将阿宝送到明媚山川之间,让她代替定权看遍山河,真正的活成定权羡慕的人。

看过很多评论《鹤唳华亭》时说到王权制度之下权力对人的影响之类的话题,才疏学浅,不能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本书,只能尽量用浅薄目光写一写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但似乎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相关话题有了一点兴趣,这是我的幸运。

没能经历过《鹤唳华亭》的古早连载,但感谢那个闲来无事的午后让我遇见了这本书,然后便深切地记了那么久,我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该也不会忘。

自此,心中也有一个梦想,代定权看遍人间山河,感江山之美,得自由之贵。并希自己望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不怀疑自己所信仰的,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

别老想着暴富也别老奢求得不到的人

期待可以期待的事儿,等待值得等待的人……

盼望自己的事业有成,盼望自己的想法能成真,盼望事事都能顺利。待可待之人,做为一个人人家对好我会对他更好!我的看法就是这么简单

心中有念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