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这一规范要求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永恒性。说其具有时代性,是因为这一规范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如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激发,强调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等。说其具有永恒性,是因为这一规范反映了教育活动许多规律性的内容,如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强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此次将“教书育人”列为专条,是针对当前教育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顾学生分数、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等现实问题提出的。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与特点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教书与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教书是育人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只有把书教好,才可能育好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教好书是为了育好人。教书和育人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任何将两者割裂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完成教师的职责。
教书育人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完整的人,是德、智、体等方面都应得到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是在各种教育和环境条件下,经过量变到质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接连不断的日积月累,因此育人工作也需要持续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立教,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提供示范。
(二)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教师可以从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三个环节来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1.自我认识,就是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进行认识和评价
正确的自我认识,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既不妄自尊大,又不自卑丧志。自我认识,可以通过三种“对照”来进行。一是“理论对照”。教师用自己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理论、师德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为标尺来进行对照,找到理论素养上的差距。二是“实践对照”。教师用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对照,找到主观愿望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三是“榜样对照”。教师用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同先进人物、优秀教师对照,找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
2.自我激励,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基础上给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自我激励可以为教师提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动力。自我激励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目标激励”。教学是周而复始、多次反复的过程。如果不提出新的要求,往往陷于乏味疲沓的境地。因此,教师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教书育人的新目标,向更新、更高的境界攀登,走改革、创新之路,常教常新,而不能在封闭的圈子里打转。第二,“成果激励”。有劳动必然有成果。教师用自己辛勤培育,健康成长的学生事例激励自己,用社会上对毕业生的肯定性评价来鞭策自己,从而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满足感、欣慰感和成功感,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奔头。第三,“反思激励”。干事业总归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前进也有挫折。我们不能因遭受失败和挫折而消极退缩,而应变颓废气馁为积极进取,从失败和挫折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思想营养,走向更大的成功。
3.自我提高,就是在自我激励的鼓舞下战胜自己身上的消极因素,求得提高
这种提高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通过是非观的斗争求得提高。目前,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人们对学校所采取的种种改革措施,看法不一,言论纷纷,到底哪些干对了,哪些干错了。在是非、正误的面前,不能茫然无措,而要经过相当时间的考验,要用实践结果去验证。经过实践验证,肯定对的,改正错的,镇定自若,实事求是,继续努力。二是通过价值观的斗争求得提高。对于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社会上褒贬不一,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真正达到尊师重教的程度。我们要坚持教师职业的信念,把教书育人看成一种幸福,克服患得患失的心理,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做,要有一点“韧”劲。三是通过知行观的斗争求得提高,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认识,而且要有身体力行的勇气,要自觉约束自己,克服知与行的分离、感情与习惯的脱节,把良好的愿望转化为坚毅的决心,把知、行、情、意紧密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的效果落实到实处。
(三)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与方法
教育学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不管教师本人认识到与否,他的“教书”都在起着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价值取向不同,直接影响育人的效果。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育人”可能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可能给学生正面的或者正确的教育,也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相反的作用,这是这条规律的深刻性所在。这就给教师提出一个非常严峻的要求,一定要自觉地认识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按照教育目的来自觉地确定教书育人的方向。
教师在理解教书育人含义和教书育人规律基础上,要运用科学的教书育人方法。
1.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要将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全面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讲求教学的艺术。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钻研和完善。
2.教学中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3.育人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
除了课堂教学,其他教学环节,如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考查等,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机会。在这些师生交往中,师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交流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解答学生心中知识性、哲理性的疑惑等。因此,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发挥出更佳的育人效果。
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是教书育人的思想指南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依据,也是理想追求。遵循教育规律,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教育规律,依据、利用教育规律来开展工作。“所谓规律,就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决定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作为一种人类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性活动,其规律的特点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教育规律所决定的趋势,即育人的效果具有统计性,效果的显现具有长期性。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经过数百、上千年教育实践,或经过数十年教育实证研究所发现、总结的结论。我们常说的教育规律实际上有意义不同、属性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发展规律,一类是育人规律。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有两条: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并受社会发展影响。关于育人的规律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等。”只有掌握并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成人,也就是通过素质教育使外在的知识、技能内化于心,升华为稳定的品德和素养。它注重的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实施素质教育,则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条件,如果忽视这个前提,素质教育的理想就会化为空中楼阁。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是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导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三个成语都与大教育家孔子有密切的关系,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要求。
“循循善诱”这一成语源于《论语·子罕》中颜渊的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简言之,循循善诱人是称赞孔子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善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由少到多地逐步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由表及里地逐步加强学生知识的深度;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点,由近及远、由直观到抽象地开展教学;教育必须循序渐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诲人不倦”这一成语源于《论语·述而》中孔子两次论及“诲人不倦”。一次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另一次则是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孔子一生视富贵如浮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甘愿过清贫的生活,将炙热情感投入对学生、对教育事业中。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不知疲倦,做到乐业、乐教。
“因材施教”这一成语并不直接源于孔子,而是宋代大儒朱熹对《论语》注释中对孔子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材”的了解,也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洞察学生,才能做到:依据学生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发展志向等施加教育影响。因材施教这一优良教育传统是在古代社会中个别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提出的,对于当前班级授课制情形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教书育人这一规范中,新增加的“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对教书育人的底线规定,是对教师行为的具体化要求。
综上就是我们考试中经常考查的“教书育人”的相关知识点,大家要重点理解其含义,更要识记规范中关于教书育人的内涵要求。那么,先让我们来一起练习一下: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对应单选题。
陕西省商洛中学刘占良老师,被评选为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坚持把爱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德立己、以德立人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用自身言行感染学生,以启发诱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他爱生如子。学生深夜生病,他亲自背学生去医院,悉心照顾。学生离家出走,他与同事在寒夜走遍大街小巷寻找。他常给经济困难或体弱多病的学生送去温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他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逢他上课,学生们神志集中、思维活跃,他们说:“听刘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担任学校副校长后仍坚守教学一线,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他组织协调下,学校开发出48种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他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帮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法,严谨的教风,科学的管理,使他成为校内外广泛被认可的“金牌教师”。
1.材料中,刘占良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1.【答案】B。解析:教书育人要求,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刘占良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这充分体现了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教书育人行为。故本题选择B。
2.以下对于教书育人的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
A.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B.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C.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D.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2.【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要求,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C项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A项是关爱学生的要求,B项是爱国守法的要求,D项是为人师表的要求。
相信通过上述的理论学习和题目练习,大家对于该模块的知识点已经十分清楚了!教师招聘考试考查内容丰富,考查形式多变,大家务必要提早复习,进入备考阶段。辽宁省各地市的公告已经陆续下发,大家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复习!祝愿大家都能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光辉的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