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亳州市政府网

亳州市政府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亳州市政府网

亳州市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林场92个,其中乡镇79个,街道10个,林场2个。全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85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600.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40.8万。

涡阳县县情简介  涡阳县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涡河中游。北靠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南临利辛县,西靠毫州市谯城区,东临蒙城县。总面积2107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1个镇、场。涡阳县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中国苔干之乡,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税费改革试点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涡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徐阜、永青铁路穿境而过,西距京九铁路60公里,南距阜阳机场80公里。高速公路西连济广线、南通南洛线、北倚连霍线,S202、S307省道交汇于县城。涡河横穿全境,通淮河入长江,四季通航。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7.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09.3毫米。

矿藏储量可观。位于全国13个亿吨能源基地第八主产区,含煤面积565平方公里,现已探明储量32.5亿吨,煤质优良,已投产和在建煤矿3对,2020年前将建成11对矿井,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万吨。

农业特色鲜明。耕地面积198万亩,盛产粮、油、棉、中药材和猪、牛、羊、鸡、鸭、鱼等多种大宗农副产品及土特产,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国内独有的土特产贡菜——苔干,享誉海内外。自主培育的“皖麦38”被评为国家级优质小麦而广泛推广,“中涡1号杨树”被评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26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0.6%。

涡阳贤哲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诞生地、道家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人老子、尹喜、张良、嵇康、陈抟、张乐行等,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历史文化。当代风云人物刘少奇、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曾先后在这里英勇抗日。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老子故里太清官、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和辉山烈士陵园等景点。

近年来,按照县委提出的“振奋精神鼓实劲,围绕重点抓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措施抓落实,顽强崛起上台阶”总体要求,确定了“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发展目标,盯紧盯住、抓细抓实、创新创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28.2亿元,增长15.6%;完成财政收人10.0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66.2亿元,增长62.4%;规模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33.5%;引进县外资金51.3亿元,增长47%;利用外资4560万美元,增长51.6%;农民人均纯收入5106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万元,分别增长17.4%和24.3%。

随着老子庙天静宫遗址以及大批文物的发掘出土,老君殿的顺利修建,连续成功举办老子庙会、老子文化节、老子朝圣大典等活动,涡阳的知名度日趋提高。海内外人士前来拜谒老子故里,寻觅老子遗踪,在这里投资兴业的人越来越多。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涡阳正以东方道教圣地、华夏平原绿洲、中国苔干之乡、酒肉化机药集群的崭新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蒙城县县情简介  蒙城,位于安徽西北部,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230万亩,人口131.9万,辖19个乡镇(办事处、场)、290个村(社区)。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2009年度科学发展先进县。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增长4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增长6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5844万美元,增长31。9%;外贸进出口总额9532万美元,增长57.6%。

蒙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应子故里、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板桥集战斗纪念馆、九鼎灵山寺、马公府等名胜古迹。其中,庄子祠、板桥集战斗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发掘的尉迟寺原始聚落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与万佛塔一同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处皖北六个市中心位置,距淮南、淮北、阜阳、蚌埠、亳州、宿州均在100公里左右,1小时经济圈内有人口接近3000万。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洛高速横穿东西,涡河、茨淮新河连通淮河,长年通航。

蒙城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全年粮食总产128。6万吨,活立木蓄积量264.6万立方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林业百强县,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蔬菜产业化十强县"荣誉称号。蒙城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优质煤储量达10亿吨,现有年产300万吨的许疃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的赵集煤矿正在建设中。

蒙城优势凸显,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淮安驰、皖北汽车大市场为龙头的机械销售加工制造业,以雨润集团蒙城宏健公司、东升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许疃煤矿为龙头的煤炭开采业等三大主导产业。蒙城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齐全,资源优势明显,投资政策优惠,目前已实现1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覆盖,成为外来投资者的首选之处。此外,县内还拥有城关镇、板桥集镇等7个市级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功能定位为以商贸、金融、文化、居住为主,具有皖北水乡特色现代化的城市新区,4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建设进展迅速,配套齐全,成效初显。

蒙城功能完善,三产发达。倾力打造绿洲雅苑、美润、鸿业未来城、金成御园、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商住精品工程,万佛塔公园、梦蝶广场、中心公园、文体休闲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幽雅,城区道路、绿化、亮化、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接入城区。全县拥有自来水厂3座,可日供水2.5万吨;拥有一座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全县交通、通讯、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蒙城发展均衡,社会和谐。教育事业发达,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84所,2010年本科达线5022人,达线率48.4%,高出全省平均达线率19。5个百分点,"学在蒙城"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卫生医疗条件优越,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2个,平均开放床位2506张;全民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法治创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是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第二批平安县。

利辛县县情简介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1965年5月1日建县,面积2005平方公里,人口157.6万,辖23个乡镇、361个村(居)委会。利辛是全国优质粮棉大县、黄牛养殖大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家瘦肉型猪和黄淮白山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区位交通:利辛地理位置优越,宁洛高速、济广高速和四条省道穿越境内,京九铁路、徐阜铁路贯穿南北,西淝河、阜蒙河、茨淮新河、利阚河直通淮河,县城距阜阳机场4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人文历史:利辛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春秋时期吴楚争雄之要地,境内有伍奢冢、阴阳城、禅阳寺等遗址。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故事流传千年,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脍炙人口,胡集猴戏杂技名扬海外,展沟的九曲黄河灯阵蜚声世界。

资源概况:利辛物产丰富,粮、油、棉、水果、蔬菜、药材、黄牛、生猪、山羊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品种多、质地优,巩店粉丝、贡椿芽、恒盛牛肉等远近闻名。

利辛旅游资源丰富,有祥隆生态农庄和金华农业生态农庄两个三星级农家乐,3A级白鹭洲水利风景区已通过验收。以马店孜镇蝴蝶泉为依托,结合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以及自然景观开发,高标准打造休闲观光产业园。

利辛境内有储量达14.4亿吨的板集煤矿,4×60万干瓦的坑口发电厂项目前期工程各项工作已完成,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年供气1亿多立方米的西气东输利辛县分输站已建成供气。丰富的能源为利辛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农副产品加工、服饰织造、节能光源、汽车改装、煤电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已在利辛初步形成,特别是丝网纱门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丝网纱门之乡。⒛08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利辛)首届丝网纱门展销会”。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增长53.4%;财政收入4.4亿元,增长4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增长18.6%;进出口总额2400万美元,增长44.4%;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贷款余额3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3亿元和10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487元,分别增长15.8%和18.6%。

谯城区区情简介  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部,面积2226平方公里,人口161。7万。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1986年撤县建市,2000年成立亳州市谯城区,辖22个镇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

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8.0亿元、增长4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亿元、增长4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2亿元、增长2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1亿元、增长5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5亿元、增长19.0%,实际利用外资3034万美元、增长25.7%,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3.1亿元、增长25.7%,外贸进出口总额4565万美元、增长35.4%,其中出口4454万美元、增长4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221.86亿元、增长27.7%,农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增长18.1%。

谯城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三朝古都”名扬海内外。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就有近百人:有一代圣君商汤,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一代枭雄曹操,有中医外科鼻祖华佗,有“天资文藻,博文强识”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的曹植,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有在军事上震古烁今的张良、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有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有被宋太祖称为“希夷先生”的陈抟等等。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给谯城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中原宝藏”花戏楼、“地下长城”曹操运兵道、魏晋曹氏墓群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驰名遐迩,36条老街、72条古巷风貌依旧、古韵犹存,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古城魅力。

谯城区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涡河水运直抵苏杭,济广高速、许泗高速、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和20多条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谯城区拥有药业、酒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三大特色产业。拥有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四次蝉联国家金奖的古井贡酒原产地,盛产药材、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和质量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招商引资85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亳州先锋网:https://www.bzxfw.gov.cn/

亳州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bozhou/

更多详情请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