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什么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什么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黄曲霉毒素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它是一组化学构造相似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那么,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什么?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1.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10种:

(1)抑菌试验;

(2)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

(3)细菌发光试验;

(4)荧光反应;

(5)组织培养检测法;

(6)鸡胚试验;

(7)鸭胚试验;

(8)鳟鱼试验;

(9)植物试验;(10)饲喂实验动物试验。

生物鉴定法是利用AFT能影响微生物、水生动物、家禽等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来鉴定AFT的存在。

其方法专一性差,灵敏度低,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

2.化学分析法最常用的为薄层层析法(TLC),适用于粮食及其制品、调味品等AFB1的检测,主要是半定量。

利用AFB1具有荧光性的特点,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AFB1,用单向或双向展开法在薄层上分离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定量,其灵敏度为5μg/kg。

由于薄层层析法测定AFB1不是很专

一,因此样品中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造成测定误差。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确定:一是用多种溶剂系统展开,可将AFB1、G1及各种AFT类似物分开;二是采用层析斑点的化学试验,将样品提取物用甲酸亚硫酰氨或三氟醋酸处理,用衍生化的方法将AFB1与其类似物分开;三是层析斑点的物理试验,可根据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屏光谱的差别,将非黄曲霉毒素和AFT分开。

3.仪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为流行相的新型色谱技术。

是分离分析各种AFT的好方法,如配以荧光检测器,则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在国外己广泛地用于食品中AFT的测定。

但由于食物样品成分复杂,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前,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的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柱色谱法,该法操作繁琐,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免疫亲和柱作为AFT特异有效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手段,一出现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用来测定粮食、饮料、尿、血及奶中的AFT。

王光建等将免疫亲和柱的高度特异性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相结合,所建立的花生和玉米中AFBl、B2、G1、G2的测定方法,具有杂质干扰少、操作简便、使用有机溶剂少、灵敏准确等优点,整个分析操作可在15min内完成。

4.免疫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免疫、酶及生化技术,开辟了AFT分析的新领域。

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亲和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

(1)放射免疫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较准确迅速、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

但也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需要持殊的设备和安全保护,妨碍了更广泛的应用。

(2)亲和层析法。利用免疫化学反应原理,采用大剂量的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吸附提取液中的抗原物质-AFT。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灵敏、高选择、高特异性等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试样的净化效果及检测灵敏度,同时可显着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十分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张艺兵等提出了一种以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AFT的新方法,检测低限可达10-11~10-12g/ml。

20世纪90年代起,免疫亲和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酶联免疫法(ELISA)。

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已经用酶标记的抗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混合物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然后再加入酶的底物进行显色反应,通过颜色的深淡来判断样品中待测物的(抗原)含量。

酶联免疫法大体分为两类:-是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中的AFT。

如Wogan将AFBl牛血清白蛋白涂于微滴定板池,经初步培养后,加兔的APTB1抗体和游离APTB1用磷酸4-硝基苯酯作基质。

以碱性磷酸酶-抗兔免疫球蛋白检测第-抗体的结合;二是用竞争法检测样本中的AFT。

如在涂抗体的小孔中,用乙烷萃取的AFBl,并与结合了辣根过氧化酶的AFTB1混合室温下10min后,用水洗除去未结合的黄曲霉共轭物,加底物后在405nm检测。

ELISA法灵敏度高,比薄层法提高了近200~500倍[

1,5],特异性强,荧光物质、色素、结构类似物对结果无干扰。

而且回收率高,准确性好,提取方法简单,测定时间仅需2h,可同时检测几十份样品,提高了工效。

以上就是对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什么的简单介绍,大家现在都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这里要提醒的是: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